本帖最后由 九尾醉狐 于 2023-9-19 14:33 编辑
好了,上界与下界我们都说完了……这一小节结束了吗?我说过,我们要不择手段增加路程。 再回忆一下冰雹增长的穴道——零域模型,可知冰雹的增长不是一个直上直下的过程,而是先在上升区随着入流上升,再在穴道中不断翻滚,慢慢横向移动到下沉区,再下落。那么……我们能不能增加这个横向移动的过程?当然可以。延长上升区到下沉区的距离,就表明要增大风暴的体积,这也是为什么往往雹云伴随着宽广的(B)WER。
风暴的体积与上升区的大小则是其质量辐合与水汽辐合强度的物理表征,这可从以下两点增强。 1、增大水汽辐合强度,最直接的方法自然是增大低空的SRW(风暴相对气流)。因此我们可以说,低空SRW大一些比较好(注意这个“大一些”,不是尽可能大,下文会解释)。
2、除了从背景场获得较大的低空SRW,还有一种比较作弊的方法,那便是风暴的合并。合并带来了多个风暴上升质量通道的整合,形成了宽广的上升气流,达到了与加大水汽辐合强度相似的效果。同时使得风暴云体内部液态水含量更多,利于形成大量的冰核。这两点也解释了为什么雹云经常由多个风暴云合并而来,且体积较大。
这是笔者今年亲历的一场冰雹,可以看到显著的对流合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