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2-5-25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季淋曾记 于 2022-8-18 15:14 编辑
陕西气候简述:
陕西同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雨热同期,受季风影响较为显著。同陕西人的文化心理认同,陕西的气候也主要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大片区,但由于地形复杂,若继续细分,还能分出许多种小气候。
在气象学界上,陕西全省和甘肃陇东,宁夏被认定为“西北地区东部”,相比较华北地区,其夏季雨量和爆发力均不及华北,但春秋季雨量较优,尤其是华西秋雨的照顾,使得陕西尤其是关中陕南整体在旱涝方面表现平和,自古便是风水宝地。陕北从来都被认定是干旱缺水之地,虽总雨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少(大部分地区都在400毫米以上),但由于过分依赖主雨带,降水年际变化大,雨季过于短促集中,旱灾频率很高,从3月到8月都有可能出现不同形式的干旱。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加上植被恢复,陕北变湿的趋势明显,近十年已经发生了多次破纪录的强降雨事件,颠覆很多人都想象。
关中陕南低海拔地区(600米以下)的夏季和高温季大多在5月下旬开始,高温季通常结束于8月中旬,夏季结束于9月上旬,各年份差异较大。6月开始,受陆高控制,陕西全省处于干热季,表现形式通常为大温差低露点暴晒型高温,偶有强对流,节奏与河南山西河北西部一致。这时也是冷涡的活跃期,但由于陕西位置偏西偏南,冷涡对陕西的直接影响比较少。6月的另一大登场角色是副热带高压。副高的影响力在东亚大多数地区立竿见影,高温,降雨,台风等天气系统都由它直接控制,即使是深居内陆的陕西,照样也会受到副高的影响。
6月下旬至7月中旬是关中陕南的一个小雨季,这时副高引导的主雨带一般能带给这里丰沛的降水。但经常副高不按套路出牌,要么像2017那样北抬过度,使陕西关中直接陆高转副高,出现较严重的伏旱,要么持续北抬乏力,出现2020这样的多雨之夏,要么像2019萎靡不振,降水持续偏鸭等。这段时间副高不在的日子里,陆高又会抢占先机,刷出不少极端高温,比如2006年6月下旬和2017年7月10日前后。
陕西的露温在6月上旬还是比较低,随后稳步提升,到7月下旬达到鼎盛。到了7月下旬,关中平原和陕南开始受到副高带来的高温伏旱,陕北则处于外围雨带的控制中,迎来短暂的雨季。这时关中陕南的最高气温虽比不上6月陆高的极端,但也更加持久,湿度更高,夜温更高,最煎熬的盛夏时光开启。副高带来的能量和水汽也是非常充足,尤其是副高撤退过程,会带来激烈的强对流暴雨天气,例如西安15.8.2,17.7.27,19.7.28,都是终结副高连续高温的强对流暴雨过程,人们在雨中享受来之不易的清凉,也为路边“看海”而苦恼。
关中地区的7,8,9三个月的平均月雨量基本一致,都在100毫米左右。七下八上虽属于陕西伏旱期,但极端强降雨的频率要比任何时期高,防汛压力很重。到了8月中旬,立秋已过,陕西夜温和露点降低,夜间的清凉再次还给市民。而到了8月下旬,就有可能面对华西秋雨季的提前到来。关中地区的入秋进程大多由华西秋雨决定,本身较强的雨压温能力加上冷空气的到来,经常连白天都不足20℃,使得陕西很多地方的八月均温还不如六月。当然也有2013,2016,2018,2019这样的例外。陕西的夏季就此宣告结束,接下来将要面对的是绵长的华西秋雨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