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台风
查看: 651|回复: 1

【参赛回顾】盛夏.春城

[复制链接]

154

主题

2306

回帖

1万

积分

总版主-南亚高压

天边金掌露成霜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068
发表于 2022-2-28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楼献给昆明的落日,摄于2018.07.18
18.7.18.JPG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00 贡献值 +10 好评度 +5 收起 理由
554077074 + 50 + 5 优秀帖
XG台风 + 5
红豆棒冰冰 + 50 + 5 原创帖

查看全部评分

十里秋叶红,执笔画棠为君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主题

2306

回帖

1万

积分

总版主-南亚高压

天边金掌露成霜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068
 楼主| 发表于 2022-2-28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007圆规 于 2022-3-1 00:18 编辑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汪曾祺《昆明的雨》

对于昆明来说,“盛夏”确实不适合用来描述它,作为一个常年无夏的高原城市,在属于气候意义上夏季的6-8月,它经历的更多是换季标准中的“秋日”,因此,作为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春城”,以干季和雨季来划分它的一年似乎更加合适。而我们今天所说的有关雨季,有关昆明“盛夏”的极其平常的一天,就得从千里之外的季风说起了。

与中东部地区其他地方的雨季不同,昆明的雨季很少出现系统性的大范围强降水,很多时候以午后或夜间热对流为主,这一切都得拜季风所赐。而作为亚洲季风集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南亚高压几乎可以说主导了整个高原地区的雨季,6月,当南亚高压爬上青藏高原,高原的雨季也随之拉开序幕;9月,当南亚高压重新回到海上,高原的雨季也随之进入尾声。昆明并不处于青藏高原之上,因此雨季的时间会在青藏高原的基础上多出一个月左右,与之相伴的即是西南季风的进退。而每天午后近乎稳定的一场对流雨也成为了昆明地区夏季的真实写照,人们的生活,也如这雨季一般每天循环上演。

盛夏的早晨是无趣的,早上并不是常见的出现降水的时候,当然,偶尔你也可能抓到夜雨在早间尚未结束时的尾巴,更多的时候,天上飘着的是很多小棉花糖状的云块——那是盛夏常见的淡积云,它们属于低云家族,顾名思义,它们的云底相对较低,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它们的移动。然而它们无法遮蔽整个天空,在广阔的天空中,你也许会在淡积云之间发现一些小块的、看起来相对整齐而较为扁平的云,它们是高积云,属于中云家族,云底相对较高。若是运气再好一点,你还可以在各种天空中的缝隙里发现一些卷云或卷层云,它们的云底最高,是高云家族的一份子。在相对无趣的早晨,观云识天未尝不是一种打发时间的方法。

21.7.14 早上.jpg

盛夏早晨的昆明,摄于2021.07.14

中午时分,天空中的积云逐渐多了起来,一些碎积云也不断发展,云顶不断爬升。阳光偶尔被云层遮蔽,伴随着些许微风,为人们带来了清凉。盛夏正午的昆明,气温不过二十多度,阳光在婆娑的树影中流转,仿佛时间已经凝固,不少人放下了手中的活计打起了盹。路边店铺门前的小猫小狗也不想动弹,趴在地上享受着日光浴。眼前偶尔跑过三两个孩童,嬉笑着、打闹着、钻进不知哪里的巷子里去了。马路上来往的车流,似乎也少了许多。

20.7.4.jpg

中午时分的昆明,摄于2020.07.04

如同定时闹钟一般,午后刚过不久,积雨云便开始占领天空,在卫星云图和雷达图上,星星点点的小对流单体如雨后春笋般在高原的各处冒了出来,若是查看动图,你就会看到一个“形似台风却顺时针旋转”的由无数小单体组成的横亘高原的“庞大系统”,这正是南亚高压作为一个浅薄系统在云图上的真实体现。在气象圈,气象爱好者们时常调侃某些地方总是“钻雨洞”,意为在系统性范围降水中某站点的雨量不及周围,若是将这个概念放到这里,可以说除了对流单体的地方基本都是“雨洞”。因此可别小看了这些小单体们,它们将在未来几小时内决定你所处的位置能否出现降水。而由于高原地区局地天气形势复杂,这些单体的移动速度、移动方向以及强度和范围大小的消长很难预测,所以这类对流过程常被气象爱好者们戏称为“开奖环节”,若是你所处的位置恰好被一块小单体覆盖,出现了短时强降水,那么作为气爱可以恭喜你,你“中奖”了。

SEVP_NSMC_WXBL_FY4A_EC012_ACHN_LNO_PY_20200701070000000.jpg

FY-4A于2020.07.01 15:00(北京时)的红外云图

21.6.29.png

2021.06.29下午的昆明雷达,可见星星点点的对流云团

现在回到我们的现实中来,在雷达图上,你将看到一块小小的黄波(也许是红波)正逐渐向你靠近,但先别激动,正如之前所言,高原地区的局地天气形势非常复杂,这些单体还可能受到周围天气要素,比如温度、露点和低空风向风速,或者周围地形的共同影响,有的小单体看似不起眼,但说不定不一会就能发展成一块较大的对流,而有的对流单体看似强盛,也可能在向你移动的过程中发生路径偏转,甚至直接消散,这也使得“开奖环节”充满了刺激性。

21.9.16.jpg

逐渐靠近的对流云团,摄于2021.09.16

经过了这么一段时间,刚刚还远在天边的积雨云已经近在眼前,过不多久,空中划过一道闪电,随后从天边传来了一阵轰鸣的雷声。虽然在雨季发生的所有对流降水过程中并不是每天都有雷暴,但由于午后及夜间单体的时间稳定性和数量优势,昆明的年均雷暴日数有59日,在全国省会中排行第五,仅次于华南的海口、广州、南宁和青藏高原的拉萨。不一会,又一个闪电出现在云中,而最先伴随着乌黑的积雨云和雷电袭来的是突然刮起的大风,比起春季午后的热低压大风,这种风的风速通常不算太大,给人的感觉除了凉爽,更多的是对接下来短时强降水的最后警告。不一会,雨幕就伴随着大风和雷电落下,一时间,窗外成了雨幕的世界,真是“风声雨声雷鸣声,声声入耳”,没来得及躲雨的人们纷纷朝着最近的屋檐奔跑,来往的汽车也不免放慢了速度。随着雨幕扩大开来,能见度也急剧下降,有一句调侃的话叫“五十米外人畜不分”,在这雨幕世界中,五十米外略显夸张,但至少千米之外是很难看清有什么东西的。原本干燥的空气中也充满了水分,伴随着凉意沁人心脾,仿佛整个世界都寂静了,只有连绵不绝的雨声,断断续续的风声和不时响起的雷声在耳畔回响,演奏着盛夏的乐章。

18.7.15雷达.PNG

2018.07.15,雷达图上覆盖昆明城区的对流单体

18.8.5.JPG

积雨云下的昆明城,摄于2018.08.05

19.7.14.JPG

积雨云下的昆明城,摄于2019.07.14

21.8.10.jpg

雨中昆明城,摄于2021.08.10

18.8.21.JPG

闪电,视频截图,摄于2018.08.21

20.8.9.jpg

雨幕,摄于2020.08.09

19.8.22.JPG

雨幕的地面观感,摄于2019.08.22

随着对流单体继续向前移动,强对流区也逐渐远离,雨势有所减弱。然而这并不代表一切都结束了,毕竟小对流单体几乎遍地都是,也许过不了多久相似的情节就会重演一遍。但多数时候,这总的过程都会维持在数小时内。当一切真正结束,积雨云朝着背离我们的地方远去,继续在它的前进方向上呼风唤雨,空中只剩下积云,淡积云和少量的碎积云,也许还会出现中云和高云,仿佛一切又回到了早晨。当然,若是你的运气足够好,积雨云尚未完全散去,甚至还在下雨,而更远的天边尚是一片青空,夕阳就会透过饱含水滴的空气,在云层的幕布上投射出一道彩虹,这是来自太阳和天空的馈赠。而雨后混合着泥土芳香的潮湿空气,也能让人获得最纯粹的满足。

20.7.22 太阳雨.jpg

太阳雨,摄于2020.07.22

20.7.22 彩虹.jpg

雨后彩虹,摄于2020.07.22

18.8.17 1830 雨后.JPG

雨后青空,摄于2018.08.17

19.7.26.JPG

远去的积雨云,摄于2019.07.26

20.7.22.jpg

雨后青空,摄于2020.07.22

入夜以后,在城市的喧嚣之外,就是自然的寂静。在盛夏微凉的空气中听蝉鸣阵阵,未尝不是件美事。如若条件适合,你还能在夜幕之下的云层间看繁星点点,抑或在黑暗笼罩的池塘畔听蛙声一片。无论如何,这在昆明盛夏极其平常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夜色下即将到来的明天,也许又会上演同样的剧本。

1007圆规
2022年2月28日
十里秋叶红,执笔画棠为君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6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台风论坛 ( 沪ICP备20014818号-2 )

GMT+8, 2023-5-29 00: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