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激发气象爱好者、气象工作者尤其是青少年气象爱好者的科学探索好奇心,引导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关注科学、热爱科学,为全民科学素质和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升作有益贡献,清华大学学生气象爱好者协会和台风论坛决定联合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与中国气象爱好者团队,举办华清风语杯·第一届清华大学学生气象爱好者协会天气故事大会,暨台风论坛第五届热带气旋回顾大赛。
本次气象回顾大赛,将以“给爱好者以展示平台,帮亲历者讲好故事”为宗旨,作为“【风云日记】清华大学学生气象爱好者协会气象回顾系列活动”系列活动的一环,旨在激励高质量的气象回顾作品的创作和对重大天气事件对回顾与讨论。
我们希望也能以此为契机,搭建天气历史事件回顾分析平台,形成一批优质有影响力的气象科普作品,打造清华科普品牌;挖掘珍贵的历史气象信息,助力气象历史数据重建,为全民科学素质和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升作有益贡献。
赛事主题图
参赛对象 本次活动面向清华园内的广大师生朋友,更面向全社会对于天气与天气现象感兴趣的朋友们,尤其欢迎气象爱好者、气象工作者,但我们同样欢迎此前对气象没有深入了解的朋友们记述一次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天气事件。 本次活动中需要参赛者提供参赛用称呼(比如笔名或网名)。如果选手获奖,则还需要提供真实姓名、所在学校/单位等信息。我们承诺除颁奖需要外不会公布任何以上信息。参加本次比赛将默认视为承认原创协议和授权协议(请在“知识产权相关”一节中阅读),本次回顾大赛的作品将有可能发表在社团刊物或其他刊物上。
参赛方式 本次活动分为文章组与视频组两个组别与热带气旋特别专题。同一名选手可以同时参加两个组别的比赛并报名特别专题的评选。 本次活动的参赛方式分为两种:一是向协会 指定邮箱thumeteo@163.com发送参赛作品和选手信息,二是按照规定方式在网络平台 投稿自己的作品(详细信息见各组别的详细介绍)。使用第二种参赛方式的选手必须在 公示期结束前向指定邮箱 发送选手信息,或 回复组委会工作人员的私信。逾期将视为 放弃获得寄送奖品的机会。 文章组 选手需在2022年2月28日23:59前提交一篇以回顾某个天气事件、天气系统为主题的文章,图文并茂为佳,原则上不得少于2张配图,字数在1000字以上。 参赛方式1:参赛者可以选择向协会 指定邮箱thumeteo@163.com发送标题格式为 《回顾大赛+文章组+选手名+题目》的邮件,注明自己的 参赛用选手名以及院校、单位等个人信息,并在附件中上传 docx格式或pdf格式的参赛文章。 参赛方式2:参赛者也可以选择使用一下任意一种方式投稿作品,并在获奖后及时向赛会工作人员发送个人参赛信息。 1. 在【台风论坛】的【台风回顾】【激烈天气】【四季追踪】等相应版面发布标题带有【参赛回顾】前缀的帖子,注明自己的参赛用选手名。在【台风回顾】版面投稿参赛的作品将自动进入台风论坛第四届回顾大赛评审流程,加入热带气旋特别专题评选。 2. 在【台风吧】发布标题带有【参赛回顾】前缀的帖子,注明自己的参赛用选手名。以本方式参赛的作品将自动进入热带气旋特别专题评选。 3. 在【BILIBILI】发布标题带有【气象回顾大赛】前缀的专栏文章,注明自己的参赛用选手名。如想要进入热带气旋特别专题评选,请在文章开头注明【热带气旋】。 视频组 选手需在2022年2月28日23:59前提交一段以回顾天气事件、天气系统为主题的视频,最低分辨率要求为720p,视频时长不短于一分钟。 参赛方式1:参赛者可以选择向协会 指定邮箱thumeteo@163.com发送标题格式为 《回顾大赛+文章组+选手名+题目》的邮件,注明自己的 参赛用选手名以及院校、单位等个人信息,并在附件中上传参赛视频。 参赛方式2:在【BILIBILI】发布标题带有【气象回顾大赛】前缀的视频,注明自己的参赛用选手名。如想要进入热带气旋特别专题评选,请在投稿时添加tag“热带气旋”。 本组赛事的详细信息请在BILIBILI关注本人、中气爱和风羽10月24日发布的视频介绍。
热带气旋专题:为了致敬热带气旋回顾这一启发本次活动开展的体裁,也为了给广大的热带气旋爱好者们一个展示自己圈子的平台,我们特别增设热带气旋专题奖。
注意事项与提示 本次回顾大赛允许投稿自己此前已经在公开平台发表过的作品,但需要选手重新投稿一遍或者直接发送至邮箱参赛。因而,我们相当推荐希望利用自己此前成果的选手对自己此前的作品进行一定的修改和完善再参赛。 本次回顾大赛允许多人联合投稿作品,在投稿时请分别注明各个参赛者,请勿遗漏。 可以试着通过举例来完善描述,例如以北京或郑州暴雨作为天气事件的例子,以气旋作为天气系统的例子。 文章组的配图要有规范意识,每张配图需要注明图名。 视频组的素材可以来源于自己的拍摄,也可以来自对科学数据的可视化。 利用来自其他学者与创作者的素材时请务必注意尊重知识产权,清晰规范地标注引用信息。 活动日程 本次活动由征稿期、评审期、公示期、成果交流会与颁奖等环节组成。 征稿期,我们将利用社团官方微信公众号(气蕴紫荆);地学系微信公众号(清心地学);中国气象爱好者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bilibili官方账号;台风论坛、台风吧等平台同步发送赛事公告,同时向社会与校内分组征集作品。 评审期,在截稿期限前一周,我们会在各平台提醒截稿日期临近,并提前开始收集与整理稿件的工作。同时开始联系赛事评委嘉宾开始逐次发送通过初筛的稿件。在截稿后,我们将在各平台及时发布稿件统计信息与结果公布日期。同时,由赛事组织方对参赛稿件进行初筛,去除含有明显不适宜内容的稿件与内容过少的稿件,并提交评委评审,并最终确定各个获奖分级的稿件、需要展示的稿件与送交专家进行成果交流的稿件。 公示期,我们在各个宣传平台公开评奖结果,并以专栏、视频等形式展览获奖稿件,或者转发参与者自己在公开社交平台投稿的作品。如无合理申诉,比赛结果将最终确定。 获奖作品展示交流会,我们将会把部分获得最高奖项等级的参赛作品发送给协办方与指导老师进行评议,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以此为契机,利用已有的校级活动与论坛作为平台开展一次交流会,同时也可能邀请部分有条件的获奖者前往现场参加颁奖典礼,并向其余获奖者寄送奖品。 征稿期:10.23-2.28 截稿时间:2.28 23:59 评审期:2.28-3.20 结果公示期:3.21 获奖作品展示交流会:春季学期开学后择机举办 评审规则与奖项设置 参赛内容要求 本次活动旨在评选出有创意、有深度、有情怀的优秀回顾作品,作品形式不仅限于文本形式,鼓励来自不同领域的参赛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讲述气象故事,内容上,天气系统或天气事件回顾分析,自己的天气追击经历,天气相关从业经历,观测预报服务经历等均可。 1、天气事件、天气系统分析,如台风、寒潮、强对流、暴雨、暴雪等,可以是单一事件和系统,也可以是一组事件和系统。 2、自己的天气追击经历,天气相关从业经历,观测预报服务经历等等。 我们将着重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作品进行评审 原创性:我们希望参赛的作品时诚信的、无学术不端的。尽管我们没有查重手段,但经验丰富的评委会很容易地看出明显的剽窃与抄袭痕迹,在公示期间收到剽窃举报并核实后我们也会撤销参赛者的获奖成绩。 讲好一个故事:天气过程是复杂多变的,也有着非常有趣的发展历程。我们不希望看到一篇纯粹的学术论文,而更希望看到参赛者曲讲好热带气旋发展演变的故事与它为人类带来的影响。维基百科介绍式的回顾将不会获得较高的分数,好的参赛作品应当兼具艺术性和科学性。 完整性:即便是节选一个气旋发展的某一阶段,甚至是登陆这样的单一事件进行介绍,我们也希望看到一个完整的作品,能够完整地呈现参赛者想表达的内容。如果主题不明确,或是覆盖面过广而导致作品破碎或空洞无物,那作品就不会获得很高的分数。
奖项设置 特等奖,每组各1-2名,热带气旋专题1名。 一等奖,每组各2-3名,热带气旋专题2名。 二等奖,每组各3-5名,热带气旋专题5名。 三等奖,人数待定。 热带气旋专题独立于前两组奖项评选。 特等奖与一等奖的获奖者将获得参与颁奖典礼与交流论坛的邀请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前往现场领奖并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获奖选手有机会获得协会和来自台风论坛的小礼品和证书。
活动交流与知识产权协议 我们欢迎有意参加本次赛事的各界友人加入清华大学学生气象爱好者协会对外交流QQ群(群号: 922467677)咨询赛事事项,也欢迎大家在台风论坛,台风吧和BILIBILI随时在公告贴中提出疑问。
协会交流群
参加本次赛事即视为承认并承诺以下几点: 1. 选手参赛作品中不含有抄袭、剽窃、不正当引用他人成果的内容。 2. 选手参赛作品中如涉及实验数据、历史数据,不得伪造、编造实验结果和相关数据。 3. 本赛事组委会拥有对赛事规章与奖项评审的最终解释权,有权在非商业平台在注明作者的情况下使用部分参赛稿件内容但无权自行公开完整作品。 4. 选手间的互相引用或者其他人士引用参赛作品并不在此授权范畴内,必须经过选手本人授权方可引用。
清华大学气象爱好者协会 台风论坛 2021年10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