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中秋浩劫 13日傍晚,闽粤沿海的天空红得很不寻常,漫天的跑马云似乎也在预示着什么。莫兰蒂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
根据位涡守恒原理,中央山脉会使靠近台湾的台风在台湾海峡形成背风低压,受其影响台风会出现路径偏折,具体表现为相对根据引导气流确定的路径,北掠左偏,南掠右偏,而台风距离台湾越近这种效应就越明显。历史上,类似莫兰蒂从台湾以南近海通过的台风,如5903,8712,飞燕,天兔等,在这片海域都出现了较偏北的路径。值得注意的是,850hPa正涡度长轴可用于指示热带气旋的路径方向。以莫兰蒂为例,横过巴士海峡的过程中,系统正涡度长轴逐渐在背风低压的影响下逐渐由西偏北-东偏南向转变为西北-东南向,恰与其路径的转折相一致;与背风低压融合后,莫兰蒂的正涡度场呈现出两条完全不同的轴线,对其进行矢量叠加,合成矢的方向指向西北,亦与实况吻合。考虑到副高减弱后的引导气流亦支持莫兰蒂路径右偏,莫兰蒂的登陆地已锁定闽南。对闽南而言,莫兰蒂也是个熟悉的名字,6年前一个同名的台风在台湾海峡传奇般地近岸爆发并登陆晋江,造成严重破坏——冥冥中也许自有天意,6年后,又是莫兰蒂,向着同一片土地,发起了冲击。14日6时,CMA发出红警,这个台风的严重性不言而喻。
图54 5903&8712&飞燕&天兔的路径 图55 莫兰蒂背风低压的出现、发展与消亡 9月14日早晨7时,莫兰蒂抵达恒春半岛正南方约50km,向西北近乎平行于海岸线擦过南台湾。恒春半岛于受到莫兰蒂的外眼墙直接侵袭,作为哑站的恒春站录得24.7m/s的10min平均(以下简写作持续)风速及52.2m/s的阵风,刷新9107台风的纪录,成为该站启用120年来最大风速!而兰屿的持续风速更是高达45.1m/s,阵风60.9m/s!外眼墙尚能录得如此强悍的风力,能量更集中的内眼墙更是不可想象。10时,莫兰蒂到达恒春西南,最近距离仅30km,鹅銮鼻浮标测到17.4m的巨浪!中午时分,位于高雄外海的琉球屿在内眼墙边缘录得45.0m/s的持续风速和64.8m/s的阵风,小琉球浮标测到17.2m的巨浪以及949.2hPa的气压!据此估计此时的莫兰蒂中心气压很有可能低于930hPa,仍有C4-C5的水平,毫无疑问,它已成为有记录以来巴士海峡、南海以及台湾海峡上的最强台风!
图56 14日晨位于恒春正南的莫兰蒂
图57 恒春气压&风速变化图
图58 12:10可见光云图&10:00和12:06莫兰蒂雷达特征&琉球屿风力变化图 (受地形影响,午间莫兰蒂的外眼墙已崩溃,可见光云图上背风区明显;内眼墙仍然完好;内眼墙半径约30km,其边缘10:00经过鹅銮鼻,12:06经过琉球屿,内眼墙边缘经过时琉球屿测站录得17级以上的阵风 )
图59 莫兰蒂擦过南台湾 (中央山脉对莫兰蒂东北侧的气流有明显阻挡作用,使其结构受到破坏) 在台湾海峡狭管效应的助力下,14日上午起福建沿海的风力普遍达到7-8级,阵风9-12级,泉州到福州一线的一些站点甚至出现到12级以上的阵风。到了下午,虽然莫兰蒂逐渐靠近,这一带的风力反而有所减小。这是因为擦过台湾后,莫兰蒂的旋臂被中央山脉阻挡,外围环流被悉数破坏,气压梯度变小,甚至随着莫兰蒂的靠近,闽南沿海一些地方还出现气压上升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莫兰蒂气数已尽,它将大部分能量集中在了一个直径60km左右的细小的核心中,这部分核心的威力,从琉球屿的实测上便可见一斑。此时的闽南沿海,实际上是在相对平静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 随着莫兰蒂继续西北行,南台湾的风雨愈演愈烈。受中央山脉的保护,位于台湾西海岸平原地带的高雄和台南在台风过程出现13级以上大风的次数很少,上一次还要追溯到29年前的8712台风。历史上,由于这一地区地理位置特殊,登陆或擦过这里的台风少之又少——相比岛内其他地方,这里受台风影响的程度一般不大。但莫兰蒂路径过于刁钻,14日上午擦过恒春半岛以后从高雄西南约50km近距离通过,高雄、台南一带的的风向由东南东风渐转东南风,山脉阻挡作用完全失效。两地在残余的外眼墙下出现了数十年不遇的大风,最大阵风均达13级(高雄39.1m/s,台南37.1m/s),高屏溪和林边溪溪口的几个自动站测到可观的阵风(东港54.8m/s,林边50.8m/s,新埤49.5m/s,佳冬46.8m/s),高雄小港机场的阵风更是达到了16级(>51.0m/s),全台逾110万户停电,停水逾72万户!傍晚时分,澎湖也在外眼墙上出现13级阵风(37.2m/s);而澎湖列岛南部的东吉岛进入莫兰蒂的内眼墙边缘,录得与2001年飞燕时相若的42.4m/s的持续风速和62.0m/s的阵风,同时录得海平面气压973.0hPa;遗憾的是,更接近台风中心的七美没有测站,否则可能还有更强悍的数据,但保守估计此时莫兰蒂仍有C4强度。台湾东部和南部在莫兰蒂的环流笼罩下暴雨持续不断,日雨量普遍超过300mm,部分测站甚至达到700mm以上!虽然在14日下午的云图上莫兰蒂的风眼已难以分辨,其高层已缺乏组织性,但这都只是表象,底层扫描和雷达都显示其仍十分完整,种种迹象表明,它依然是个实力不凡的超强台风。
图60 14日14:50可见光云图&16:42雷达&东吉屿风速变化图 (莫兰蒂自14日下午起开始远离台湾,东吉屿进入内眼墙后,风力飙升,出现17级阵风)
图61 14日下午莫兰蒂高层与底层对比 (高层已缺乏组织性,底层除了东北侧被中央山脉切割,其他部分大体完好)
图62 鹅銮鼻&小琉球&七股&七美浮标站浪高时序变化图 莫兰蒂的环流大小比尼伯特大得多,因此其北侧的偏东风能灌入基隆河谷,使台北和基隆在狭管效应的助力下即使距离台风中心约300km,阵风依然达到9-10级。与此同时,处于中央山脉背风区的台中、彰化一带,则出现焚风,台中气温甚至飙升到35℃以上。同时,莫兰蒂外围强烈的下沉气流则使华南连日来的阴雨天气转为高温闷热天气,珠三角多地最高气温超过33℃;其北侧的倒槽则与冷空气配合,开始在闽北至江浙沪一带制造强降水。莫兰蒂路径北于预期使广东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风雨影响,此前的预报全部落空,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今年EC最大的败笔之一。
图63 尼伯特和莫兰蒂风场对比 (莫兰蒂环流较大,因此北台湾不像尼伯特时那样风力微弱)
图64 9月14日14时雷达&台湾地表气温分布(台中和彰化出现明显的焚风)
图65 兰屿&恒春&高雄&东吉岛&澎湖&台南过程天气要素图
图66 13日-15日台湾累积雨量图 入夜后,莫兰蒂逐渐摆脱台湾地形的影响,云图形态开始好转,其核心区域继续紧缩,使能量高度集中。进入台湾海峡后,莫兰蒂的极向流出仍然非常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它减弱的速度。此时台湾海峡海温尚有28℃,虽难维持莫兰蒂的强度,但也不至于使它在短时间内减弱太多。此时的雷达回波显示莫兰蒂眼墙东北侧存在缺口,这显然是台湾地形对其结构的破坏所致;但另一方面,莫兰蒂西眼墙的回波反射率则高达55dBz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其强度的体现。随后,莫兰蒂的西眼墙向东卷绕试图修补东眼墙,但却难以成功。14日20时,莫兰蒂核心区螺旋雨带在闽南沿海上岸,这一带的雨势逐渐加强,然而风力却无明显变化。此时距离莫兰蒂登陆,仅剩7个小时。
图67 9月14日海表温度&06UTC高层风场 (台湾海峡海温在28℃以上,配合完美的双急流,延缓了莫兰蒂的减弱过程)
图68 莫兰蒂与华灯初上的城市
图69 14日18:42福建雷达&莫兰蒂底层扫描 (莫兰蒂东眼墙深对流已显著减弱,而西眼墙能量高度集中,核心区亦出现不对称的现象)
图70 莫兰蒂核心区螺旋雨带开始上岸
图71 9月13日1:30&23:10CWB云图对比 (原本庞大的CDO变成了高度紧缩的核心,一日之内,莫兰蒂判若两台)
图72 CWB雷达动画(附站点风速极值出现时间) 此时的厦门,风雨渐起。电视台滚动播放着防抗莫兰蒂特别节目,也回顾了当年的9914台风,唤起了人们的回忆。这是这座城市的一段伤痛往事,当时厦门最大阵风15级,持续9小时阵风大于12级,倒树7万余,经济损失逾20亿——台风过后,厦门面目全非。然而,17年后,更加可怕的莫兰蒂出现在厦门的门口,它极具破坏力的眼墙已无可避免地要横扫这座城市。这个台风对厦门的威胁,是空前的。然而,由于莫兰蒂在台湾海峡内环流紧缩,其十级风圈半径不到80km,厦门的风力在15日来临前一直没有明显增强,这不免使人们质疑莫兰蒂的实力:又是一次狼来了?
图73 莫兰蒂登陆前的风场扫描(其核心高度紧缩,十级风圈半径不足80km) 15日凌晨,莫兰蒂的核心区正式上岸,闽南的风力开始飙升。莫兰蒂毫无保留地释放出它深藏不露的雄厚实力,让轻视它的人们无不为之一颤。凌晨2:30,莫兰蒂横穿金门,金门站在背风情况下录得持续风速43.5m/s,阵风61.7m/s和946.1hPa的最低气压(对应海平面气压950.0hPa),最大小时降压25.0hPa,大幅打破历史纪录!金门浮标站的风速计则在测得55.0m/s的阵风后被摧毁。整个金门岛水电供应完全瘫痪,岛上八成树木约500万株受损,道路全部中断,甚至有厦门港内的船只因断锚被狂风吹到金门!随后,莫兰蒂以强台风级别(48m/s,945hPa)(注:年鉴上调登陆强度为超强台风(52m/s,940hPa))于凌晨3:05登陆厦门市翔安区。厦门的风雨也达到极盛,国家站录得36.4m/s的持续风速和54.9m/s的阵风,而两分钟平均风速亦高达40.7m/s,位居历史第二!而风力最大的五缘大桥,持续风速高达51.0m/s,阵风66.1m/s!在如此大的风力下,雨滴几乎横飞,雨量计测到的数字是偏小的,即便如此,被莫兰蒂眼墙最强部分击中的五缘湾一带仍测到超过120mm的时雨量,风雨之猛烈令人难以想象!狂风下,厦门雷达出现通讯故障,但幸运的是,雷达并未被吹坏。一时间,整个厦门被笼罩在一种极其恐怖的声响中,无数玻璃窗在狂风下爆裂,广告牌和被吹断的树枝漫天飞舞,高楼在狂风中如地震般摇晃,停在树下的私家车几乎都成了牺牲品……自然灾害不是电影,不是照片,而是直愣愣地,在厦门人眼前上演着。自2006年桑美以来,福建首次出现成片阵风17级以上的实测,莫兰蒂作为闽南第一台风,当之无愧!
根据厦门和金门的实测,个人认为莫兰蒂的登陆强度可以给到50-52m/s,CMA的原定强略显偏低,而其他机构过早调降强度则更不合理。而金门和厦门一带的实测海平面气压都在950hPa左右,最低为五缘湾的949.7hPa(最大小时降压达29.1hPa),考虑到测站和登陆地尚有一定距离,登陆气压可定为948hPa,或还有下调空间。台风的强度取决于其气压梯度而不是最低气压,对于莫兰蒂这种眼壁能量高度集中,气压梯度极大(登陆时眼壁最大气压梯度高达2hPa/km)的台风,定强更不能拘泥于基于平均态的风压对应表。相比于此前闽南的几次强台风,例如5903、8015和9914,莫兰蒂是碾压性的,它俨然成了一个几乎不可复制的传奇。
图74 9月15日3时厦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图75 莫兰蒂登陆过程雷达动画
图76 出现故障的厦门雷达画面
图77 金门气压风速变化图&厦门国家站站压变化曲线 (最低气压、持续风速、最大阵风均远超历史纪录)
图78 厦门自动站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分布
图79 厦门、同安、翔安三站最大风速和最大阵风逐时变化图
图80 莫兰蒂地面观测数据
图81 莫兰蒂登陆实测数据汇总
图82 厦门实测分布图
图83 14日00UTC-15日00UTC莫兰蒂底层动画
图84 福建省过程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分布图 由于莫兰蒂在凌晨登陆,风雨猛烈增强时,人们都躲在安全的地方,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伤亡。且此时正处于低潮期,虽然最大风暴增水高达200cm,但相对而言风暴潮并不严重,故莫兰蒂对厦门的破坏主要集中在风和雨两方面。厦门港中秋节当日的潮差达5m以上,若莫兰蒂在高潮时段登陆,其风暴潮的威力将难以想象。另一方面,若莫兰蒂掠过南台湾的路径偏南100km,其登陆强度会更强,且由于登陆时间和高潮时段重合,登陆地或被夷为平地,翻版6903决非虚言。因此,尽管莫兰蒂在闽南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但这并非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一种幸运。莫兰蒂以破纪录的狂风暴雨彻底颠覆了厦门人对台风的认知,无论是记忆中的9914,还是传说中的5903,在莫兰蒂的面前,全都化作了过眼云烟。当莫兰蒂继续向内陆挺进,厦门风雨渐小时,惊魂甫定的人们才猛然发现,曾经美丽的家园,早已面目全非:逾65万株行道树行道树被拦腰折断或连根拔起,全城水电供应严重受损,整座城市几乎完全瘫痪! 随着莫兰蒂的登陆,除了漳州南部,几乎整个闽南都被莫兰蒂的狂风暴雨吞噬,低洼地带一片汪洋。和厦门一样,泉州、漳州都出现大面积停水停电。被列车回波持续击中的泉州,晋江和南安雨势非常猛烈,其中泉州市区6小时雨量突破250mm,日雨量则接近300mm!戴云山东麓的仙游、永春、德化、安溪在地形抬升的作用下出现成片大暴雨-特大暴雨,最大雨量超过400mm,突破当地9月历史纪录,由此引发山洪暴发,晋江、木兰溪、九龙江均发生大洪水,晋江山美水库洪水出现建库以来最大洪峰流量,永春具有800年历史的东关桥在洪水中毁于一旦!
图85 15日12UTC850hPa流场&200hPa流场对比 与夏台风相比,登陆后缺乏季风水汽供应的秋台风往往会迅速减弱,但这类台风又常与西风槽结合,倒槽降水往往非常强烈,甚至比台风本体更具破坏力,三年前的台风菲特便是一个经典案例。在某些方面,莫兰蒂也具有菲特的特征。其一,两个台风的东侧都有另一个台风加速东风水汽:来自温暖洋面的低空东风急流向华东沿海输送,令这一带的低层大气增温,为暴雨的发生积累了大量不稳定能量,有利于产生对流不稳定,且急流前部造成空气辐合上升,对这一带的对流天气有加强作用;其二,两个台风均拥有良好的高低空急流耦合条件,这对暴雨区垂直运动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莫兰蒂登陆时位于西风槽槽前,其高空辐散气流随着槽前西南气流向北移动,增强高空西风急流,又在急流入口区左侧下沉,至低层后又随着低空气旋性辐合流场汇入上升气流当中,构成一个经向垂直正环流,通过这种方式使大气的垂直上升运动得到维持和加强,这也是暴雨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条件;其三,两个台风登陆后,环境垂直风切变都明显增强,这同样有利于中尺度对流上升运动的加强;其四,华东沿海的地形强迫抬升作用对这两个台风是一致的:华东沿海地形对偏东气流的强迫抬升进一步促进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增强局地中小尺度对流上升运动,这使山地迎风坡出现很大的降水增幅。因此,莫兰蒂登陆后在华东制造了近年来仅次于菲特的大范围倒槽暴雨,影响巨大。
图86 15日06UTC西北太平洋区域垂直风切变及其变化趋势 (莫兰蒂登陆后进入强垂直风切变区域,对中尺度对流上升运动的加强有促进作用) 首先受莫兰蒂台风倒槽影响的是闽中北到浙南一线,雨势较闽南有过之而无不及:15日凌晨时分福州晋安区出现短时强降水,3小时雨量达120mm,晋安河暴涨,致福州市区内涝严重;随后雨带北抬,连江、罗源、宁德、古田亦受灾严重:连江共有3站时雨量大于110mm,其中潘渡文峰最大时雨量达133.5mm,为连江195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时雨量极值,敖江水位暴涨,山洪爆发,贵安旅游区陷入瘫痪。上午,鹫峰山东麓的霞浦、福鼎、柘荣和泰顺成为新的暴雨中心,柘荣和泰顺面雨量均突破250mm,特别是9时以后,泰顺一带被列车回波连续击中,部分乡镇6小时雨量接近400mm,小时雨量超过100mm,致当地山洪暴发,出现历史级洪水,三座有数百年历史的国宝级廊桥被冲毁,损失惨重;猛烈暴雨使交溪水位暴涨,白塔水文站洪峰水位达32.28m,超警戒水位6.28m,直逼2006年桑美台风的纪录(交溪有西溪和东溪两大支流,此次洪水全因东溪而起,足见泰顺洪灾之惨烈)。登陆后仅14小时,在重重山岭阻挡下,莫兰蒂在福建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其中心继续北上进入江西,它剩余的能量几乎全都转移到了倒槽上。在西风槽的配合下,长三角的倒槽暴雨达到极盛,浙江东部、上海以及江苏南部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自动站最大累积雨量超过500mm,多站点破历史同期极值!15日8时-16日8时浙江省面雨量高达108mm,仅次于2013年菲特,与6214台风相当,位居历史第二位!对长三角地区而言,莫兰蒂的暴雨以简单粗暴的补水方式解除了出梅后近两个月的干旱,同时导致大范围水灾,沪甬台温普遍受淹,损失严重。裹挟着风雨横扫整个长三角之后,莫兰蒂的残余云系于16日夜间从苏南出海,化作锋面气旋,汇入滚滚西风。一代风王辉煌的一生,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图87 莫兰蒂登陆后底层扫描(福州附近出现深对流,倒槽暴雨从这里开始迅速发展)
图88 15日9时福建雷达(两大暴雨中心:戴云山东麓和鹫峰山东麓)
图89 14日20时-15日20时福建省雨量分布图
图90 16日1时华东雷达(莫兰蒂倒槽暴雨覆盖整个长三角地区)
图91 15日8时-16日6时雨量分布(浙江出现大范围大暴雨)
图92 浙江、上海降水实况图(自动站最大雨量达530mm)
图93 莫兰蒂影响期间时雨量演变图
图94 莫兰蒂过程降水量分布图(华东地区共16个国家站打破历史同期日雨量纪录) 莫兰蒂的一生是传奇的,无论是强度还是路径,都绝无仅有,它是上天派来的暗黑使者,它的出现没有让任何人感到欣喜,即使是风迷们。它放过了同样严密防御的粤东,而让整个闽南被撼动得近乎瘫痪,使之经历了实实在在的”中秋劫“。风雨后的厦门满目疮痍,蒙受了难以估计的巨大损失。但可喜的是,这个历史级台风的正面袭击没有重演5903台风的悲剧,厦门经受住了这次严峻的考验,并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灾后重建。有人说,这种致灾惨重的台风,应该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但事实上,正是这些台风给我们留下的教训,彰显出我们在防台方面的不足,从而成为后人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由此将防灾减灾做得更好。莫兰蒂虽已远去,但它留给人们的思考,还有很多。
图95 一代风王的谢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