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台风
查看: 7574|回复: 18

[1990-1999] 伪装恶魔——9521号台风“安吉拉”(29W.Angela)回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5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伪装恶魔
9521台风“安吉拉”29W.Angela回顾
图片0(1).jpg 图片0(2).png

Like many of the 1995 tropical cyclones, Angela was slow to develop, but ultimately, it became one of the most intense typhoons of the decade, peaking at an intensity of 155 kt (80 m/sec).
与1995年的很多热带气旋相似,安吉拉发展缓慢,但最终却成为了近十年来最猛烈的台风之一,巅峰强度达到了155节(80米/秒)。

Angela gives a sustained 1- minute wind of 115 kt (59 m/sec) using the 926 mb minimum sea-level pressure recorded at Daet (WMO 98440) .
安吉拉在达特市(WMO 98440)录得了115节(59米/秒)的一分钟持续风力和926百帕(应为925.9百帕,笔者注)的海平面气压。

Hardest hit was the northern Bicol region of southern Luzon (located approximately 100-150 nm southeast of Manila). Catanduenas Island and the Metro-Manila area were also hard hit.
受影响最严重的是南吕宋岛的比科尔区北部①(大致位于马尼拉东南约100-150海里处)。卡坦端内斯岛和马尼拉地区亦遭重创。

——1995 Annual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From JTWC

图片0(3).png
=
All
By
[/table][table=100%,#ffffff]Cheney FW2012
=

伪装恶魔.pdf

5.44 MB, 下载次数: 4

1997 Typhoon An gela Report.pdf

886 KB, 下载次数: 0

75465.pdf

83 KB, 下载次数: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Part A:Angela发展史
初生与发展
1995年的西北太平洋注定是难忘的。台风Ryan在南海土生土长,却达到惊世骇俗的四级台风的强度。被低估的台风Kent在巴士古意外录得928.3hpa的最低海平面气压实测,在汕尾留下了59.7m/s的风速实测,仿佛就是18年后台风天兔的前世。当然,还有这个后实测时代最令人惊艳的明星——9521号台风Angela。

当1994年的的厄尔尼诺事件逐渐过渡成一场拉尼娜事件,圣婴黯然退下,圣女华丽地登上舞台,西北太平洋一扫八月之前屡屡被压制的颓废形势,风云也更加繁盛。转眼到了十月底,西北太平洋上已经接连出现了Oscar和Ward两个五级台风,却仍毫无收敛之势,热带辐合带接二连三地形成热带气旋,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西行登陆影响菲律宾、越南和中国沿岸。Angela就出生在这个背景之下。
图片1(1).gif 图片1(2).gif
图片1   1995年1月、10月全球海洋表面温度距平(来源:NOAA)
图片2.jpg
图片2   1995年10月25日17时全球云图。蓝色覆盖区域为即将登陆越南的9519号台风Yvette,黄色覆盖区域为9520号台风Zack,红色覆盖区域即为台风Angela前身。

20日,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低纬地区上的热带云团被编扰,在东环副高稳定引导下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25日晚,JTWC发出热带气旋生成警报(TCFA)。警报发出六小时后的当天深夜,JTWC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编号为29W。此时29W位于美国关岛东南偏南方约450千米处。尽管远处的陆地已经吹起了北风,低纬的西北太平洋上却温暖依然,大片28℃以上的海水为29W提供了良好的能量来源,跨赤道气流也涌向菲律宾以东的Zack和29W。

26日一早,JTWC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Angela。Angela的在英文中的本意是天使,而现在的29W也确实像天使一般在关岛南方掠过,并没有留下任何灾情报告,Angela缓慢增强之下也几乎看不出这将是一周之后的西太王者。在接下来的两天中,它缓慢增强,并于两天后增强为一个台风。
图片3.jpg
图片3   1995年10月28日08时Angela可见光云图,此时JTWC将其评价为一级台风。

而在强度缓慢增强的同时,Angela路径也开始出现明显的波动。在Zack和Angela中间出现了一个高压单体,虽然其引导力不强,但其距离Angela比东环副高与Angela的距离近得多,在其引导下Angela的移动方向开始由西北偏西方向转变为西南偏南方向。JTWC在年鉴中使用“始料未及”(was not predicted)来形容Angela的这一次转向。另一方面,Angela开始构造疑似云卷风眼,构造云卷风眼早期的波动也使得定位难度加大,这使得我们在28日-29日的路径图上看到的就是一段诡异多变的路径。
图片4.jpg
图片4   29日12时Zack和Angela的可见光云图。二者之间的云区相比图片2明显消散,JTWC认为这是高压单体控制下气流沉降作用的结果。
1473936072x1822611317.jpg
图片5   29日8时700Hpa高度的东亚形势图,可见Zack和Angela出现了一个高压。

而在缓慢西南移的同时,Angela的CDO也开始建立,底层扫描上Angela的底层风眼似乎也开始出现。30日晚间,Angela被JTWC升格为二级台风,JMA也将其升为台风。随着Angela的增强,菲律宾以东的高压单体开始被迫北移,500Hpa高压中心由棉兰老岛以东北抬至吕宋岛东北方的巴士海峡上。Angela的移动方向也随之再次变化为正西,而此时的Angela也已经接近135°E,登陆菲律宾似乎已成定局。
图片6.jpg
图片6   30日14时Angela可见光云图,Angela此时已经是标准的台风形态。
D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上神坛

从编扰到命名再到升级台风,Angela已经在西北太平洋温暖的海水的簇拥下度过了整整十天,它也似乎像自己的名字那般温柔,到现在还只是一个二级台风。十月即将翻篇,剩下31日最后一天,而这一天也即将成为Angela一生中的转折点。

随着Angela的CDO组建完成,底层风眼也开始正式建立。而同时,Angela中心对流猛烈爆发,-70℃(CMG)的对流即使在中午前后也始终没有萎缩的迹象,正是快速增强的表现。
图片7.jpg
图片7   31日10时Angela IR图像,北京时间10时Angela所处位置已接近正午。

与此同时,西北太平洋低纬上又出现了一个台风Brian,跨赤道气流在两个台风的抽吸作用下变得更加猛烈。而高空流出方面Angela的极向流出虽然不够强烈,但赤向流出已经为其带来一定的辐散。
图片8(1).jpg 图片8(2).jpg
图片8   10月31日850Hpa与300Hpa菲律宾以东洋面及南中国海的风场反演图。

31日下午,Angela的底层风眼建立完成,紧实的眼壁紧紧围住浑圆的底层风眼,CDO小而精悍。一切的一切都在昭示着一位王者的诞生,此时其距离菲律宾已经不足800千米。

到了31日夜间,IR上的高层风眼已经呼之欲出。很快,IR云图上的高空风眼开始出现,Angela终于不是一个空有强对流的台风。JTWC将其强度由二级台风(90节)跳升至四级台风(115节),凌晨一报更是直接升为四级台风的上限强度(135节)。而Angela的对流强度也愈加令人惊叹,入夜后大范围-80℃甚至更冷的对流出现,最盛时甚至几乎占到整个CDO的半壁江山,凌晨前后CDG环(-80℃)在日际作用的助力下更成功成环,似乎只有若隐若现的风眼和极佳的螺旋性才能证明这是一个货真价实的CDO而非CCC。
图片9.jpg
图片9   11月1日0时Angela IR图像

尽管Angela的对流在日出后的日际变化中稍显颓势,风眼也仍未完全清空,但JTWC仍然于1日8时将其升格为五级台风(155节),24小时内Angela的定强由90节升至155节,气压在短短18个小时之内下降了71 hpa,平均每小时下降3.94hpa,远远超过了“爆发性增强”的标准

与此同时,帕劳以西的浮标站录得了颇为惊人的实测。由于Angela的突然爆发,其自身的引导力有所增强,以及副热带高压脊线的略微变化,它的移动路径比预期偏北,没有正面袭击浮标,但在CPA为60千米的情况下仍然录得了960Hpa的海平面最低气压,这一实测可以证明此时Angela中心气压已经在930Hpa以下。而依据JTWC的定位,Angela在9时前后与浮标最为接近,而浮标却在10时30分前后才录得最低气压,也可以证明此时Angela仍然在加强中。
图片10.png
图片10   Angela 1日8时-2日2时JTWC定位,浮标站WMO 52329如图所标示。
图片11.png
图片11   由JTWC提供了浮标站8分钟持续风速、阵风、风向和海平面最低气压记录。

尽管正午之后的日际变化导致Angela的对流强度并不如半夜时分耀眼,但其在形态上仍然保持着一个标准的五级台风形态。下午2时,NMC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JMA也将其强度提升至105节。此时Angela距离菲律宾中部细碎的群岛已经不足500千米。Angela温柔不再,距离Angela最近的萨马岛开始感受到它的风雨。

下午的底层扫描显示Angela的CDO又增大了一圈,宽大的CDO和浑圆的底层风眼正在向世人宣告着一位王者的诞生。如今的Angela早已不是当初的天使,虚伪的面具背后是一个张牙舞爪的恶魔正急不可耐的扑向菲律宾。
图片12.jpg
图片12   1月14时Angela可见光云图照片

眼见大片大片的昏暗蔓延开来,Angela终于迎来了它登陆前的最后一夜,黑夜成为Angela的又一层伪装。黑夜之下,不见星辰,风雨声响彻天际。日际变化下Angela的对流环温度进一步下降,入夜后不久-80℃(CDG)的对流再度成环,CDG成环即使在强台辈出的西北太平洋也并非易事,更何况此时Angela的纬度已经越过了13°N。

尽管此时Angela与菲律宾已经是伸伸手的距离,但这似乎仍然不能阻止Angela走向更高处。晚上的底层扫描显示Angela的CDO依然有所扩大,环流也略有紧缩,结构也更加稳定,而云图上Angela南侧的辐散云系也是Angela加强中的表现之一。
图片13(1).png 图片13(2).png
图片13   1月17时与23时Angela底层扫描照
图片14.jpg
图片14   11月1日22时Angela IR图像

天明,11月2日伴随着风鸣声悄然而至。此时Angela距离菲律宾的卡塔端内斯岛只剩下最后的两百千米。一个星期前,Angela获得天使的名字,一个星期后,Angela撕下层层伪装,成为一个面目狰狞的恶魔,尽管已经近岸,Angela依然维持着五级台风的强度,菲律宾刚刚在5天内先后迎接了Yvette和Zack的洗礼,没有人知道这时一个标准的五级台风正面袭击是多么严峻的考验。

而同时,Angela的风眼开始置换,这是多数台风近岸时会发生的情况,凌晨的底层扫描显示Angela的底层内外眼已经颇为明显,而早上的红外云图也显示Angela的风眼发糊,外风眼的雏形隐隐可见,CDO对流也稍许减弱。
图片15(1).jpg 图片15(2).jpg
图片15   11月2日8时Angela NHC强调云图(上)与红外云图(下)
图片16.jpg
图片16   11月2日8时非特写可见光云图
D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使?恶魔!

尽管距离菲律宾已经不足200千米,但优良的环境让Angela仍然有风眼置换成功的把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于1日前后逐渐开出的极向流出通道大概就是Angela手上最大的王牌。随着Angela附近的高空反气旋西南移动覆盖在Angela上,高空反气旋式流出瞬间被打开,而日本海上的一个温带气旋正在为日本带去强风和寒冷天气,其中心气压低至970hpa,相川测站录得持续烈风,Angela自身的向北流出接上了温带气旋东侧的西南风,成功打通了极向流出通道。南侧的赤向流出也由于155°E附近的一个TUTT槽而有所加强。
图片17.gif
图片17   11月2日200Hpa西北太平洋风场反演

虽然环境足以让Angela维持强度,但卡塔端内斯全岛和南甘马粦东海岸的山地或多或少还是影响到了Angela的形态。中午前后Angela的红外卫星云图显示Angela的CDO变得有些扁平,但这一瑕疵仍然难以遮挡住Angela耀眼的光芒。中午前后-70℃(CMG)的对流依旧成环,就多少能体现出近岸的Angela的强度几何了。

下午,可见光云图上Angela的风眼开始重新清晰起来,原来细小的风眼消失,新的风眼取而代之。新风眼建立后,Angela快速清空新风眼,然而时间不等人,Angela终究没有能够成功清空风眼,其CDO外缘已经率先登上卡塔端内斯,菲律宾中部的风雨开始骤然加大。
图片18.jpg
图片18   11月2日13时Angela IR图像
图片19(1).jpg 图片19(2).jpg
图片19   11月1日14时(上)和11月2日14时(下)的Angela NHC强调云图,左图中Angela细小的风眼清空完毕,右图中Angela新风眼未能完全清空。

此时狂风卷着暴雨正狠狠地抽在这个本就风雨飘摇的国家。菲律宾在1980年后经济陷入倒退,在亚洲经济的地位逐步被中国所取代,1992年菲德尔·拉莫斯上任总统后人均GDP才开始重新恢复到80年代初的水平,任何灾害在这个刚刚开始重新起步不久的国家都有可能是致命的,而Angela的到来仿佛就是黑暗中突然甩来的一个重耳光。海上的风暴潮不断地涌上卡坦端内斯岛的海岸,Angela距离卡坦端内斯岛的北端已经不足50千米,登陆势在必行。伪装被层层撕下,天使化身恶魔,狂风卷着暴雨在这个小岛上肆虐着,任何言语在这样的台风面前都像是废话。

夜幕再一次降临,Angela也登上了菲律宾。20时前后,Angela登陆菲律宾卡坦端内斯岛北端(对于是否登陆卡坦端内斯,目前仍存争议,第二部分中将会提及,此处视作登陆),JTWC继续维持155节的评价,这是JTWC第七报155节的评价。而JMA则将其评价降为105节-920Hpa。这样的登陆评价即使在强台司空见惯的菲律宾也足以令人胆寒。
图片20.jpg
图片20   2日20时东亚地面形势图

而在卡坦端内斯岛,一些测站的风力实测数据也相当惊人,被认为经过了Angela南侧眼墙的卡坦端内斯雷达测站录得了260km/hr(约72m/s)的阵风和942.9Hpa的最低实测气压(根据二次登陆的实测,气压记录很可能在进入台风眼前已经停止工作,942.9Hpa不宜用来判断此时Angela的强度),首府比拉克市(Virac)自动站则录得了57m/s的阵风风速。

登陆卡坦端内斯后,Angela的高空风眼已经堵塞,Angela继续向西移动,于3日0时前后经过圣维森特北部,直捣北甘马粦省的首府达特。3日2时30分前后,Angela在北甘马粦省达特市再次登陆,此时的Angela风力已经有所减弱,但形态上仍是一个准五级台风。

Angela在卡坦端内斯岛气压实测一般,却在北甘马粦省录得了惊人的气压实测。3日凌晨,达特市自动站在进入Angela的眼墙后录得了925.9Hpa的最低海平面气压和115kts的一分钟持续风速的实测,925.9Hpa的海平面气压实测在菲律宾气象历史上仅次于8721Nina(909.5Hpa)和1330海燕(910.0Hpa),居第三位,而这一实测在二战后的亚洲台风陆地实测(不计离岛测站)则居第五位,足可见其强度之强。
截图20160915201938.png
表格1    菲律宾阵风实测记录前十名(1947-2009),此处“Virac Radar”指的是卡坦端内斯省雷达测站,而不是比拉克市的雷达测站。事实上卡岛唯一的雷达测站并不位于岛南端比拉克市。 资料来源:《STRONGEST TYPHOONS  OF THE PHILIPPINES (1947 - 2009)》

截图20160915201959.png
表格2   二战后菲律宾台风海平面气压实测前五名(每个台风只选取一个气压最低值,不记离岛测站) 资料来源:《二战后亚洲陆地实测气压排名》-台风论坛管理员Tip
图片21.png
图片21   Angela横过菲律宾期间部分测站录得的最高阵风和最低海平面气压记录

Angela耀眼的实测也掩藏不住恶魔的真实面目,这个十年一遇的台风几乎沿着菲律宾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前进,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受灾最为严重的比科尔区的救援人员称许多人死于裸露的山坡上滚下的泥石流,泥石流冲毁了房屋,居民被掩埋窒息身亡,单单在帕拉卡莱的一座小镇上,就有超过30人死于泥石流掩埋。而卡坦端内斯岛与外界的联系也多次中断,该州州长阿尔坎塔拉在第二次通讯中断前声称:“这是我们遭受过的最严重的打击。”

在内格罗斯岛和班乃岛,这两个岛屿在Angela登陆前5天刚刚被台风Zack吹袭,5天后再度受到Angela的袭击,损失极其惨重,共163人不幸罹难,电力全部中断,糖类作物在台风过后几乎荡然无存,糖业遭受毁灭性打击。

台风Angela最终在菲律宾造成102.89亿比索(在1995年折合约3150万美元)的损失,成为菲律宾独立以来损失第二惨重的台风(第一为1990年台风Mike),该纪录一直到2008年才被台风风神超越。台风Angela还造成了936人不幸离世,接近10万间房屋倒塌,三分之一的国土停电。






视频×3   Angela吹袭菲律宾及灾后实拍,原视频来自Youtube,由本人上传至优酷,第一个视频拍摄于台风来袭时的北甘马粦省达特市,第二个视频是灾后空拍,第三个视频是灾后工作拍摄,除第一个视频外拍摄地点均不明,观看视频密码为941020.
图片22.png
图片22   菲律宾人口密度分布(2009)和Angela路径示意,由于人口分布比例短期内不会明显变化,虽年代有别,但由此图仍可看出台风行经菲律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D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恶魔之末

Angela先后横过吕宋岛南部各城市,终于于3日夜间进入中国南海,此时Angela已经面目全非,风眼完全消失,中心的CDO也凌乱不堪。南海海温相比常年同期普遍偏低0.5℃,北部湾和南海中南部海域更偏低1.5℃以上,Angela纵然在菲律宾兴风作雨,却也要为自己的罪行而付出代价。

3日下午,Angela被降格为四级台风,4日早晨更被降格为四级台风的下限强度。可见光云图显示Angela的高层风眼已经完全堵塞,CDO大幅萎缩,但由于Angela行经的吕宋岛南部除了有几座突兀的高山外,基本都为平原地形,其结构没有遭受严重的破坏。底层扫描也显示Angela在入海后仍然拥有完整的底层风眼。
图片23.jpg
图片23 11月4日8时Angela可见光云图

此时已经是11月,副热带高压已经是强弩之末,难以压制住Angela。Angela在进入南海后,北分量逐步加大,这就意味着Angela不能像Zack一样西移登陆越南中南部,将自己控制在比较低的纬度,在南海梅开二度。更何况Angela的入海纬度已经比Zack北了将近两个纬度。这个时候的南海,北两个纬度,南两个纬度,环境天差地别。
图片24 - 副本.gif
图片24 11月4日500Hpa环流形势图。彩色阴影区为距平场,黑色等值线为当前形势, 红色粗线为气候平均。

11月的南海环境无法让Angela维持强度,11月4日晚间时候的底层扫描显示Angela尽力维持的底层风眼的东侧眼墙已经被破坏,中心东侧对流接近空洞,如此形态即使Angela有心再增强也无力回天。11月5日早晨,JTWC将其降为三级台风,JMA也将其将为台风下限强度。Angela也大踏步过了15°N,向海南岛迈进。

11月5日这一天也正好是Angela被命名的第十天,这个寿命在台风中并不算长,但Angela却经历了很多。现在的Angela也已经失去了它的荣耀,它不再是那个可以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菲律宾恶魔,现在的它不过是一个在南海挣扎的可怜戏子罢了。
图片25(1).png 图片25(2).png
图片25  11月4日早晨与晚间时候底层扫描
图片26 - 副本.jpg
图片26 11月5日8时地面天气图形势,这是JMA最后一次给予其台风强度评价。

11月5日下午,Angela掠过中国西沙群岛,距离海南三亚只余下大约400千米的距离。晚上,JTWC降格其为二级台风,JMA同一时间将其降格为强烈热带风暴。而云图上此时的Angela只剩下一副躯壳,空有对流,螺旋性也大不如前。

11月6日,Angela在海南西南侧擦过(NMC认定登陆海南三亚)。18年后的海燕几乎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上演了同样的戏码,但Angela的强度大不如海燕。擦过(登陆)海南岛时NMC仅评定其为一个热带气压,JTWC也降格至一级台风(从Angela云图形态上看,JTWC的评价可参考性不大)

擦过海南岛后Angela进入北部湾,北部湾上冰冷的海水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同日下午,NMC和HKO先后停编,JMA也降格至热带风暴下限。今时不同往日,与许多11月的南海台风一样,Angela只剩下一团毫无组织性的对流,和南下的锋面已经融为一体。次日,JMA和JTWC也先后停编,一代魔王最终命丧北部湾。
图片27 - 副本.jpg
图片27 11月7日14时Angela可见光云图,这是Angela最后一张可见光云图。
图片28 - 副本.jpg
图片28  11月7日20时Angela非特写红外云图
图片29 - 副本.png
图片29   JTWC评定Angela最佳路径路径图
= Part A End By Cheney FW2012 =
D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Part B:强度讨论
登陆强度讨论:
Angela在穿过菲律宾吕宋岛南部时多次登陆,其中前数次登陆如下图所示。
图片1.png
图片1   JTWC和JMA的最佳路径数据,其中红线为JTWC路径,绿线为JMA路径。

对于第一次在卡塔端内斯岛是否登陆,各机构持不同态度。JTWC并没有在其年鉴中明确提及在卡塔端内斯岛“登陆”(landfall),最佳路径连线也只是擦过了卡岛的最北端,HKO的最佳路径中也没有登陆卡岛。而JMA和NMC定位更偏南,中心明确经过卡岛北侧。由于二十多年前的菲律宾没有完整的自动站实测数据,雷达图也难以寻找,笔者找到了19时和20时的红外云图,其中19时的红外云图显示风眼正在卡坦端内斯岛最北端之上,通过比对可以认为JTWC的定位更加准确,但笔者更倾向于Angela是在卡岛最北端后登陆向西侵袭北甘马粦省。
图片2(1).jpg 图片2(2).jpg
图片2   11月2日19时和20时红外云图

而对于第二次在北甘马粦省首府达特市的登陆,机构定位差异很小,也有非常好的自动站实测数据。Angela在卡坦端内斯没有优秀的气压实测,但它非常幸运地正面扑中了达特市的自动站,其与达特市自动站最近距离仅为个位数,可以认为进入了其风眼中心。

由达特市自动站的最低气压925.9Hpa大致可以推算出Angela第二次登陆时中心气压为925hpa左右。但比较遗憾的是,Angela二次登陆时在达特自动站仅录得115kts的一分钟持续风力,且达特自动站位于海岸,周围并没有高大建筑物遮挡,这说明此时Angela的风速可能已经明显回落,一分钟持续风速可能仅为115-120kts,远没有JTWC认为的140kts之高。
图片3(1).png 图片3(2).png
图片3   Daet自动站具体位置和周围环境图(P.S. 下图左下角的飞机是真飞机)

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第一次在卡坦端内斯岛的登陆。之所以先讨论第二次登陆,是由于第一次在卡岛的数据过于异常。从第二次登陆的气压数据也基本可以推翻卡岛雷达站录得的942.9Hpa的可参考性。而卡岛雷达站与卡坦端内斯首府比拉克市自动站距离约为50千米,气压差却为12.7Hpa,气压梯度也明显不符合当时Angela的强度。
图片4.png
图片4  卡岛雷达站(Catanduanes雷达站)和比拉克市自动站(Virac自动站)具体位置

如此,我们就需要注意在Angela以南约55千米处录得955.6Hpa的最低气压和111kts的最大瞬时风速的比拉克市自动站。再从Angela 2日20时(第一次登陆)和3日2时(第二次登陆)的云图上来看,虽然德法分析不适用于登陆中的台风,但也不难看出Angela在第一次登陆后有所减弱,第一次登陆强度理应在第二次登陆的强度基础上再拔高。而且比拉克市测站位于Angela的安全半圆,这些都能充分证明Angela第一次登陆时强度可能非常接近五级台风,大致在135kts-140kts之间。

而值得注意的是黎牙实比市自动站在录得110kts阵风(黎牙实比市位于阿尔拜湾内,该阵风数据有狭管效应之嫌,可参考性不大)的同时也录得了981.9Hpa,其最近时与Angela相距大约110千米。那么不考虑Angela在两个最近点之间的减弱,55-110km的气压差大约为0.45Hpa/km,再考虑Angela环流不小,中心附近气压梯度不如小环流台风,那么905-915Hpa左右的登陆气压就相对比较合理。
图片5(1).jpg 图片5(2).jpg
图片5   Angela 2日20时(第一次登陆)和3日2时(第二次登陆)的IR云图
图片6.png
图片6   黎牙实比市自动站(Legaspi自动站)、比拉克市自动站(Virac自动站)具体位置,黎牙实比市自动站曾于1987年录得菲律宾台风的最低气压。


巅峰强度讨论:
在前文笔者曾提及JTWC评定Angela达到54小时的五级台风强度,其中有42小时为155kts。而事实上,JTWC在Angela的强度评价方面反应明显迟钝,巅峰应当出现在1日日出之后至2日凌晨出现双风眼迹象后结束,并于双风眼置换完成后登陆前达到二次巅峰。
图片7(1).jpg 图片7(2).jpg 图片7(3).jpg 图片7(4).jpg
图片7   11日14时Angela可见光云图、NHC强调云图、红外云图、IR云图,注意此时已经是正午前后,Angela的-70℃对流依然成环。

1987年,由于经费限制等诸多原因,美国停止对西北太平洋的台风进行飞机投放探测仪探测数据,有系统性飞机探测在西北太平洋停止。这标志着西北太平洋的台风进入后实测时代,德沃夏克分析法分析成为分析台风强度的主流方法,而比较台风之间的形态,似乎也成为判断台风强度孰高孰低的方法。单纯就Angela来看,其确实是后实测时代的佼佼者之一,也是为数不多发展出完整的CDG环的台风。
图片8(1).png 图片8(2).png
图片8    台风Tip与台风Angela IR云图对比(拍摄卫星分别是GMS-1和GMS-5),其中最高色阶是-84℃。台风Tip是广受认可的全球范围内最强台风,其至今保有最低海平面气压探测、最高一分钟持续风速探测、最大环流三项世界纪录。两张图片均出自《HAVE THERE BEEN ANY TYPHOONS STRONGER THAN SUPER TYPHOON TIP ?》  作者:Karl Hoarau、Gary Padgett、Jean-Paul Hoarau.
GMS490111118.199025.jpg GMS491112621.199128.jpg GMS492112100.199230.jpg GMS595110100.199520.jpg MTS209112512.200922.jpg MTS113110717.201330.jpg
图片9   后实测时代之后数个达到CDG达标的台风巅峰IR图对比(90年Mike、91年Yuri、92年Gay、95年Angela、09年妮妲、13年海燕)

对比近三十年来普遍得到认可的数个标准的CDG,Angela(第四图)在这其中应属中上水平,而Angela的CDG维持时间更长达九个小时,在后实测时代可能仅有92年Gay(第三图)与13年海燕(第六图)能与其相抗衡。Angela与Gay和海燕也是绝无仅有的-84℃以下对流成环

且Angela在1日下午流出水平还未达到最强时就已经完全清空风眼,NHC强调图上(图片19)清晰可见海洋底色,1日夜间后其风眼温度最高达到20.5℃,超越Gay的17.6℃,也十分接近Haiyan的水平。台风中心最高温度虽然不能直接反映台风强度,但却足以反映出Angela对流中心潜热释放之猛烈。凭借长时间维持的优秀形态,Angela曾一度被分析出德法上限并维持数小时。综上可得Angela在后实测时代中应当拥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巅峰强度可能达到160-170kts,885-895Hpa.

然而即使我们做了再多的比较、计算,都始终只能替Angela在后实测时代中争得一番席位。或许在云图上Angela之流压得过Tip等一头,却始终压不过Tip等铁打的飞机实测,只能在后实测时代圈地自娱,这才是它们最大的悲哀吧。

=The End=
= All By Cheney FW2012 =
D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与封笔通告

①:比开尔区是菲律宾17个大区中的一个,其在菲律宾行政区划上大于省份。
图片1.png
②:全文均使用北京时间(UTC+8)。
③:PAGASA将Angela命名为Rosing,在一些菲律宾当地资料中使用的都是该名称。
④:JTWC最早于10月20日就开始对其开始定位。
⑤:爆发性增强的标准为台风中心气压每小时下降2.5mb/hr以上。
⑥:台风Yvetter于当年10月24日在索索贡省登陆,台风Zack于同月28日在莱特省登陆。
⑦:日本相川在温带气旋影响下先后录得19.4m/s的持续风速和37.7m/s的阵风。
⑧:JTWC在年鉴中表述Angela擦过卡坦端内斯岛的语句是:“During 31 October through 01 November, Angela passed to the north of a Navy drifting buoy (WMO 52523)”,语句中没有出现登陆一词。
⑨:在第二部分图片8的来源文中-84℃或更低的温度色阶被定义为VCDG (Very Cold Dark  Grey)。

这是一封正式的封笔通告。
很抱歉,由于本人已步入初三,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我将不得不暂时封笔,管理论坛的时间亦将减少,本人在明年8月前将不会再发表回顾,并放弃第四次回顾大赛的参赛权。
本文为封笔之作,谢谢各位。
祝我成功考上理想的学校~
I will come back SOON.
By Cheney FW2012
2016年8月21日完结
D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516

回帖

2万

积分

分区版主-高空急流

Rank: 8Rank: 8

积分
29818
发表于 2016-9-15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Angela望向莫蘭蒂的165節.....不知道有甚麼心情[s:15]
If necessary, for years; if neccessary, alon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0

回帖

1084

积分

热带风暴

积分
1084
发表于 2016-9-15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6961

回帖

4万

积分

世纪风王

《當年今日》回顧系列創辦人

积分
44116
发表于 2016-9-15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年前已聽聞過Angela被評為T8.0的事......但是有誰知道是由哪個機構給予的?
《當年今日》徵稿中,有意者請在港澳帖投稿並@我......._(:з」∠)_
還能活才是諷刺 故此不用做傻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6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台风论坛 ( 沪ICP备20014818号-2 )

GMT+8, 2023-5-31 18: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