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强度讨论:
Angela在穿过菲律宾吕宋岛南部时多次登陆,其中前数次登陆如下图所示。
图片1 JTWC和JMA的最佳路径数据,其中红线为JTWC路径,绿线为JMA路径。
对于第一次在卡塔端内斯岛是否登陆,各机构持不同态度。JTWC并没有在其年鉴中明确提及在卡塔端内斯岛“登陆”(landfall)⑧,最佳路径连线也只是擦过了卡岛的最北端,HKO的最佳路径中也没有登陆卡岛。而JMA和NMC定位更偏南,中心明确经过卡岛北侧。由于二十多年前的菲律宾没有完整的自动站实测数据,雷达图也难以寻找,笔者找到了19时和20时的红外云图,其中19时的红外云图显示风眼正在卡坦端内斯岛最北端之上,通过比对可以认为JTWC的定位更加准确,但笔者更倾向于Angela是在卡岛最北端后登陆向西侵袭北甘马粦省。
图片2 11月2日19时和20时红外云图
而对于第二次在北甘马粦省首府达特市的登陆,机构定位差异很小,也有非常好的自动站实测数据。Angela在卡坦端内斯没有优秀的气压实测,但它非常幸运地正面扑中了达特市的自动站,其与达特市自动站最近距离仅为个位数,可以认为进入了其风眼中心。
由达特市自动站的最低气压925.9Hpa大致可以推算出Angela第二次登陆时中心气压为925hpa左右。但比较遗憾的是,Angela二次登陆时在达特自动站仅录得115kts的一分钟持续风力,且达特自动站位于海岸,周围并没有高大建筑物遮挡,这说明此时Angela的风速可能已经明显回落,一分钟持续风速可能仅为115-120kts,远没有JTWC认为的140kts之高。
图片3 Daet自动站具体位置和周围环境图(P.S. 下图左下角的飞机是真飞机)
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第一次在卡坦端内斯岛的登陆。之所以先讨论第二次登陆,是由于第一次在卡岛的数据过于异常。从第二次登陆的气压数据也基本可以推翻卡岛雷达站录得的942.9Hpa的可参考性。而卡岛雷达站与卡坦端内斯首府比拉克市自动站距离约为50千米,气压差却为12.7Hpa,气压梯度也明显不符合当时Angela的强度。
图片4 卡岛雷达站(Catanduanes雷达站)和比拉克市自动站(Virac自动站)具体位置
如此,我们就需要注意在Angela以南约55千米处录得955.6Hpa的最低气压和111kts的最大瞬时风速的比拉克市自动站。再从Angela 2日20时(第一次登陆)和3日2时(第二次登陆)的云图上来看,虽然德法分析不适用于登陆中的台风,但也不难看出Angela在第一次登陆后有所减弱,第一次登陆强度理应在第二次登陆的强度基础上再拔高。而且比拉克市测站位于Angela的安全半圆,这些都能充分证明Angela第一次登陆时强度可能非常接近五级台风,大致在135kts-140kts之间。
而值得注意的是黎牙实比市自动站在录得110kts阵风(黎牙实比市位于阿尔拜湾内,该阵风数据有狭管效应之嫌,可参考性不大)的同时也录得了981.9Hpa,其最近时与Angela相距大约110千米。那么不考虑Angela在两个最近点之间的减弱,55-110km的气压差大约为0.45Hpa/km,再考虑Angela环流不小,中心附近气压梯度不如小环流台风,那么905-915Hpa左右的登陆气压就相对比较合理。
图片5 Angela 2日20时(第一次登陆)和3日2时(第二次登陆)的IR云图
图片6 黎牙实比市自动站(Legaspi自动站)、比拉克市自动站(Virac自动站)具体位置,黎牙实比市自动站曾于1987年录得菲律宾台风的最低气压。
巅峰强度讨论:
在前文笔者曾提及JTWC评定Angela达到54小时的五级台风强度,其中有42小时为155kts。而事实上,JTWC在Angela的强度评价方面反应明显迟钝,巅峰应当出现在1日日出之后至2日凌晨出现双风眼迹象后结束,并于双风眼置换完成后登陆前达到二次巅峰。
图片7 11日14时Angela可见光云图、NHC强调云图、红外云图、IR云图,注意此时已经是正午前后,Angela的-70℃对流依然成环。
1987年,由于经费限制等诸多原因,美国停止对西北太平洋的台风进行飞机投放探测仪探测数据,有系统性飞机探测在西北太平洋停止。这标志着西北太平洋的台风进入后实测时代,德沃夏克分析法分析成为分析台风强度的主流方法,而比较台风之间的形态,似乎也成为判断台风强度孰高孰低的方法。单纯就Angela来看,其确实是后实测时代的佼佼者之一,也是为数不多发展出完整的CDG环的台风。
图片8 台风Tip与台风Angela IR云图对比(拍摄卫星分别是GMS-1和GMS-5),其中最高色阶是-84℃。台风Tip是广受认可的全球范围内最强台风,其至今保有最低海平面气压探测、最高一分钟持续风速探测、最大环流三项世界纪录。两张图片均出自《HAVE THERE BEEN ANY TYPHOONS STRONGER THAN SUPER TYPHOON TIP ?》 作者:Karl Hoarau、Gary Padgett、Jean-Paul Hoarau.
图片9 后实测时代之后数个达到CDG达标的台风巅峰IR图对比(90年Mike、91年Yuri、92年Gay、95年Angela、09年妮妲、13年海燕)
对比近三十年来普遍得到认可的数个标准的CDG,Angela(第四图)在这其中应属中上水平,而Angela的CDG维持时间更长达九个小时,在后实测时代可能仅有92年Gay(第三图)与13年海燕(第六图)能与其相抗衡。Angela与Gay和海燕也是绝无仅有的-84℃以下对流成环⑨ 。
且Angela在1日下午流出水平还未达到最强时就已经完全清空风眼,NHC强调图上(图片19)清晰可见海洋底色,1日夜间后其风眼温度最高达到20.5℃,超越Gay的17.6℃,也十分接近Haiyan的水平。台风中心最高温度虽然不能直接反映台风强度,但却足以反映出Angela对流中心潜热释放之猛烈。凭借长时间维持的优秀形态,Angela曾一度被分析出德法上限并维持数小时。综上可得Angela在后实测时代中应当拥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巅峰强度可能达到160-170kts,885-895Hpa.
然而即使我们做了再多的比较、计算,都始终只能替Angela在后实测时代中争得一番席位。或许在云图上Angela之流压得过Tip等一头,却始终压不过Tip等铁打的飞机实测,只能在后实测时代圈地自娱,这才是它们最大的悲哀吧。
=The End=
= All By Cheney FW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