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大家没猜到,没猜到系统能在如此贴近陆地的情况下稳定增强。在劳伦斯的生命史中,在近岸移动的时间占了一大半。事后BoM报告提及系统体型细小很可能是它在这段时间能增强的原因,也许这因素也令30公里外的陆地录不到很大的风速。留意当时劳伦斯的强度为90节,但只有一个非常接近中心的离岛(Troughton Island)录得持续飓风(65节),原因是系统的最大风速半径(Radius of Maximum Wind, RMW)只有10公里。
▲XI 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分别为1030Z、1130Z、1430Z及1930Z之IR-BD云图(色调强化卫星云图的一种,BD为Basic Dvorak Enhancement)。依时间顺序描述系统当时的眼墙及眼区温度[sub](附录一)[/sub]:
1030Z W EYE EMBED IN W RING SURR BY CDG
1130Z LG EYE EMBED IN W RING SURR BY CDG
1430Z OW EYE EMBED IN W RING SURR BY CMG
1930Z WMG EYE EMBED IN W RING SURR BY CMG
12 雷达显示这段时间原本较弱的眼墙东圆稍有修补,风眼亦有所扩大。距离陆地只有一百公里,又是劳伦斯施展拿手好戏的时候。21/00Z是BoM第一次得出 Raw T值为7.0的时候,当时澳洲当局因德法限制而没有升格五级旋风,可是清晨时分的微波扫描就已经证明劳伦斯拥有再次冲击五级旋风的资格。惜系统环流细少,以致21日早上离中心五十公里外的测站仍然维持 990/30kt左右的实测,大家都在怀疑劳伦斯会否像有些澳洲旋风一样,结构不错可是实测却非常一般?
▲XII 20/2146Z之微波扫描。劳伦斯之眼墙已经补好,整体机构甚佳。
13 结果当然是比所想的还要惊人。劳伦斯就是有这个根底去创造传奇。从云图看来,其CMG+WMG之结构[sub](附录一)[/sub]在德沃夏克分析法中已是完美姿态,雷达上其强悍眼墙及螺旋雨带无坚不摧,也许那些自动天气站的数据还未能体现劳伦斯的威力,可无人不知,恐怖的事情在几个小时后才会突然出现。
“The show must go on.”
17 我希望你是由开首看起,否则你没有看到那位在BoM的恶劣天气部门(Severe Weather Section of the Bureau of Meteorology)工作的气象学家的语录。那句话翻译自一篇研究论文中他在劳伦斯吹袭时视察天气站情况后,说出的一句话[sub](附录三)[/sub]。我相信他没有夸大其辞,那可是超过100kt的阵风。这次风灾带给的损失固然重大,报告指出大约风暴带走了1500家畜,多处有塌树报告;多日来合共超过250毫米雨量亦导致不少地方水浸,灾区之电力及网络供应服务受阻,总经济损失约9亿美元。
▲XIX 受灾情况。
“基于2009年旋风劳伦斯带给我们严重的灾害,我们已在旋风命名表中剔除‘Laurence’这个名字,未来再不会有任何一个澳洲旋风被命名为Laurence。” -- Bureau of Meteorolog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