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07号台风
英文名:Bill
机构 | 巅峰强度(气压,百帕) | 巅峰强度(风速) | CMA | 970 | 35m/s(两分钟平均) | JTWC | 989 | 45kt(一分钟平均) | JMA | 985 | 45kt(十分钟平均) |
(文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1、提前到来的盛夏
1988年夏季,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且脊线偏北,7月还未到它就急忙北跳西伸,七下八上的盛夏之势俨然呈现。江南北部、江淮经历了严酷难熬的炙热7月,旱象露头;华北、东北则暴雨不断,河北白洋淀竟然在干涸数年后重新装满了水;而华南龙舟水在几声闷雷中结束后,早早的迎来了热带系统横行的7月。
2、Bill的两次TCFA(热带气旋形成警告)
到八月初了,副高并没有“补偿性南落”,依旧横亘在北纬30度以北。季风活动则乘势北上,印度洋的潮热空气直灌华南陆地,并伸展到台湾以东的太平洋面上。在那里,底层西南风和东南信风相遇,不断形成幅合中心。这倒不稀奇,季风槽中的小漩涡大都如水上的浮萍,自顾自的晃荡一阵子就散掉了,因为这里虽然有水汽,但是缺幅合,也缺幅散,风切更是热带气旋胚胎们无法过的关。直到8月5号,季风槽东端,北纬21度,东经128度附近的一个幅合中心上空开始猛烈的对流爆发,JTWC于中午顺势发布TCFA,认为这个小漩涡的前途可期,有可能发展为08w。
然而好事多磨,此时东海上空有一个高空冷涡,不断抛下干燥气流骚扰脆弱的扰动。在冷涡及其造成之风切的夹击下,扰动一败涂地,原本丰腴的对流被撕了个精光,留下一个裸奔的llcc继续缓慢的向北偏东方向狼狈的挪去。JTWC随后取消TCFA。
但裸奔的扰动随后却等来了冷涡的减弱;与此同时,扰动也触碰南落的副热带高压、转为西北行;而日本以南的高层反气旋则向西移动来到热带扰动的上空。刚刚被摘了帽子的Bill,这时却迎来三喜临门的境遇,所谓“戏剧性的转变”,莫过于此。而底层幅合、高层幅散的形势一经确立,CISK机制的启动也就顺理成章。老天眷顾了08w,帮它搭好了台,就等它来唱戏了。JTWC6号上午再发TCFA,而JMA经过冲绳的实测确认,系统拥有997百帕之海平面中心气压,录得最大持续风力10m/s(6级),最大阵风21m/s(9级),认为系统拥有热带风暴强度,遂在此时将系统升格,而JTWC和CMA直到7日8点才升格,比JMA晚了24小时。
3、由东北向西北,子弹紧上膛
与Bill脆弱不堪的际遇相比,副热带高压则强势依旧。从8月5日起,在上游西风小槽发展以及暖堆东移作用下,华北北部、东北地区的大陆高压强烈发展并和副高打通,并开始撤离北方地区,且南落西伸;而中亚巴湖槽、鄂海大槽、东北-东西伯利亚脊位维持,副高南落也不会落的太南,脊线维持在北纬35度以北。6-7号正是副高南落西伸的关键时期,从山东半岛到琉球群岛以北,形成一西北--东南略倾斜的高压坝,且高压形态逐渐转变为纬向带状分布,高位势中心南移。这是Bill琉球附近西折、杭州湾附近加速西进的最主要环流原因。另外南海季风槽依旧维持,并形成一广阔的低压区,这个低压区随着Bill的西进也向西移动,在加强Bill附近东南气流的水汽输送的同时,也保证Bill始终处于东南气流和西南气流的辐合点上,对不死Bill的长久维持起了关键作用。当然,这是后话。
Bill撞上高压坝之后不久就遇到良好的发展环境(6日中午前后),开始进入加强周期。但是移至华东的高空冷涡阴魂不散,仍然不断抛出小股冷空气骚扰;此时副高南落还未完全完成,东海的风切情况还不是最理想,因此Bill开始不紧不慢的加强,从热带扰动到热带风暴,它用了一整天时间。
如果就是这样,那我们可以满怀鄙夷的看笑话了。2003年,热带低压环高进入东海,给饱受伏旱之苦的浙江人带来不小的希望,但不紧不慢的环高仅仅加强为热带风暴即登陆,浙北几乎滴雨未下,倒是借“弱”和“干”在台风史上留下一页。更多类似的台风比比皆是,远洋来的台风进入哪怕是8月的东海后,也是愈走愈弱,最后筋疲力尽的登陆,仅仅是风王5612在登陆前顽抗到底罢了;文革结束以来的“近海加强”更是闻所未闻,只是75年4号台风好像有那么点意思,但谁知道呢?在那个年代,大家都忙着站队,灾难的原因不重要,死人的原因不重要,活下去最重要。
Bill此时在强大副高的南面,以同样不紧不慢的速度向西北移动。在这个环流形势下,登陆是注定的了,而它离浙江沿海只有500公里。Bill似乎听见上帝的召唤,它看到了北边越来越高的高压坝,看到脚下不断加快的东南气流,看到头顶越来越强的顺时针运动。比尔决心乘此天命,以平庸之资脱离平凡,并以强者姿态登上浙江乃至中国的台风榜;比尔似乎也知道,“实践真理”的争论以降,中国尤其是东南沿海百废已兴,经十年积累,物质文明丰富而杂芜,这个时候的中心大城市既活力无限,又脆弱混乱,一个突然袭击定能造成重大影响。这时Bill西望500多公里,看到了八一大台风的登陆地;再往西望150公里,就是人间天堂。比尔做了最后的决定:在象山登陆,在杭州制造突然袭击。
7号早晨8点,JTWC、CMA同时将硫球西北的热带低压08w升格为热带风暴,第一报的强度都给了9级,990百帕,“8807”即诞生于此。此时副高的南落西伸不仅没有停止,反而幅度加快,甚至台风登陆前数小时,富阳、杭州、萧山等地的三小时变压仍为正值;经副高、东南沿海的大低值区和Bill的共同作用,东海的深厚东南气流持续加强,将热带高温高湿空气直接向浙北沿海输送,干气团迅速败退,大气层结也因此越来越不稳定;高层反气旋笼罩东海上空,中心直临Bill头顶;垂直风切变也在迅速减弱中,Bill行进路线内的300;850百帕风速差一天之内由5.7m/s直降到0.6m/s。种种迹象预示着Bill表演时间的来临,子弹已经放入副高的枪匣中,上膛待发!
4、低调现身与残酷亮相
在诸多有利条件的紧密配合下,Bill终于在登陆前15小时,也是它命名后15小时内完成有效的爆发。当然,从990百帕到970百帕,从23m/s到35m/s,这样的加强速度并不惊人,巅峰强度更是排不上号。但这是近北纬30度的东海,是热带气旋的沙漠地带!1988年以后,再也没有台风在这个纬度快速增强过,采取类似路径的杰拉华甚至一路衰弱,登陆后迅速消散。从这个意义上讲,Bill已经很不平常。
更为可怕的是,从卫星云图上看,Bill的云系丑陋不堪,且呈缩小之势,如果但看云图,恐怕不能说这是一个爆发型的、有台风强度的热带气旋,更会有人怀疑这个热带风暴快散架了。但很可惜,事实并非如此。Bill为了实现理想,不惜牺牲环流大小,将能量全部集中到半径约100公里的狭小眼墙中。这种尺度的云系,在卫星云图上看起来更像是一团雷雨云,甚至连雷雨云都不如--对流高度并不高。而Bill周围旺盛发展的卷云罩还是出卖了它--高层反气旋像有抽风作用烟囱一样,仅仅扣在Bill头顶--针状云系遍布台风四周,正说明幅散的强烈。Bill要隐藏自己的实力,在人类文明的集中陈列地搞一次毁灭美学展览--不这样,怎么名垂青史?
就这样,1988年8月7日23时30分许,8807号台风Bill在以每小时近40公里的速度狂奔10小时后,像一颗愤怒的子弹刺进象山的海岸线。据资料反映,“雷达发现之后已措手不及”,Bill确实躲过了人类的侦查,将狂暴之躯藏在一个破麻袋里就上岸了。JTWC和JMA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道黄线直接戳上陆地了事--他们给的最高强度都是45kt,这个强度显然低估很多。
由于副热带高压仍在南落西伸,而台风东南为一广大的热带低值区,主要水汽也从台风中心东北侧输入,加上快行台风被放大了的半圆效应,台风中心北侧的强风区范围比南侧大的多,大风强度也比南侧猛烈的多。破坏性的强风,也基本上都出现在台风路径北侧。舟山、象山、杭州、德清等市的悲剧已不可避免。
象山市的实测风速、气压暂时无法得知,但距离Bill70公里的舟山测得十级左右的持续风速,登陆6小时后杭州测得975百帕的海平面气压--注意Bill的环流细小程度,这样的实测结果,说明Bill是一个不打折扣的台风,登陆时中心气压定为970百帕是完全合理的。台风登陆时,浙江舟山和象山猝不及防,大批海上养殖人员并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在东北转东南的大风面前毫无防备能力,海岛城市舟山竟然有46人死亡--这是1956年八一大台风也没有做到的事情。8807也成为舟山致死人数最多的台风。惨烈的亮相证实了Bill的不俗,然而,它要制造更大的破坏。
处于蓬勃发展“青年期”的Bill,生命力旺盛,在穿过象山之后势头不减,紧接着闯入绍兴市,全市狂风大作,地处内陆的上虞录得37m/s的强大阵风。而下一个目标就是杭州了,Bill选择在西湖以南15公里左右处掠过。
5、西子破相
这时已是子夜,80年代末的杭州,还不知道“时尚”这个词,穿牛仔裤、跳霹雳舞已经是很时髦;夜生活也是少数人的专利,南山路也多是疗养院。大多数市民在一天工作之后早已卧床休息。Bill在舟山制造惊天灾难之时,杭州的气压计自记曲线依然是准水平直线,风速计只记录到2-5m/s的风。电视上也提到台风消息了--但那时候有电视的人可不多,知道台风要来的人很少,知道台风会以这种方式袭击杭州的人,更是几乎没有。
就这样,午夜12点左右,被狂风吼醒的人们才依稀想起台风这回事,电视上的那点模糊回忆迅速传遍整个杭州,大家都知道台风这次真的来了。但这个时候知道显然已经迟了,连市中心的大树都成排倒下,巨大的树冠扯起电线、电话线,砸倒平房,拖倒广告牌,电线杆也被连根拔起或拦腰折断。杭州市电力、通讯、交通全面中断。
更为惨烈的是西湖景区。这里不似市区有高楼拦风,且离台风中心更近,积累几十年的绿化成果毁于一旦。柳浪闻莺中的柳浪变成了横的--柳树系数倒地;雷峰塔附近的参天大树倒地之后原木摞原木,竟然堆了三四层楼高;在大暴雨的作用下西湖漫溢,湖中景点顿成泽国。当时直接参与西湖边救灾、供职于杭州市政公司的某位干部回忆:
为此我们避开难走的陆路,用西湖游艇沿湖向灵隐方向探查。沿途所见,湖水已漫出湖面,淹进了四周的房屋,西湖边的法国梧桐悉数倒地,白堤上的“一株桃花一株柳”无一幸免,“平湖秋月”、“三谭印月”、“花港观鱼”已成一片泽国,只剩下数株没倒下的大树孤零零地在风雨中摇弋。“平湖秋月”的碑亭掀调了顶盖,“岳庙”的围墙数处倒坍毁坏,“西泠印社”的“四照阁”被揪翻一半,只有墙上常青藤固执地在匍匐着。人们哀叹:人间天堂的杭州顿时间已容颜不再。 据学者统计,在Bill五个小时的疯狂扫荡中,杭州倒树6.2万株,其中胸径30厘米以上--也就是一人合抱的大树倒了几千株。而倒树也是电力、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中断的直接元凶,甚至杭州的伤亡也大都由大树砸塌的房屋、大树扯断的电线引起。
造成这么大的损失,杭州的风有多大呢?靠近下城区的笕桥镇录得41m/s的极大阵风,杭州机场的阵风也达到35m/s,杭州气象台(馒头山)的最大阵风为27m/s。可以说在那一夜,杭州市区持续了5个小时以上不断录得9级大风,10级以上阵风是非常普遍的,超过12级的极大风速也不鲜见。对杭州来说,只有5612可以做到这一点--而在8807之后,再也没有台风能做到这一点。连巨无霸Winnie和中心非常靠近杭州的麦莎在杭州也就造成10级阵风。8807确实用它无与伦比的数据证明了自己在台风榜上的合理性。而台风暴雨则不太突出,这也是小环流台风的普遍弱项,但暴雨时间集中,在短短3个小时内倒水111毫米,也造成了西湖漫溢、部分低地人家进水。
总之,Bill让杭州伤到了。它以子弹般的速度横扫杭州五小时,却留下一个星期的停电、停水和数天的交通瘫痪。西湖景区彻彻底底的破了相,数百人丧生。这次台风也给杭州和其他城市一个教训:电线架设务必要高于树冠一定距离,因为Bill虽然猛烈,但以12级阵风是绝对不能刮断电线杆的。否则原本可以抗击大风的电线杆却在大树的拉扯下倒伏,实在是惋惜的很。这次台风中,高于树冠架设的导线几乎全部安然无恙,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掠过杭州之后,Bill的行进速度略有放缓,但随着副高的进一步西伸,Bill也跟着进一步西折,朝德清移动而去。
6、不死的Bill与秦巴洪灾
如前文所述,在Bill持续西进之时,东南沿海的低值区域也跟着西移动,副热带高压也在西伸,这就给副高南缘的东南气流持续注入华中创造条件。而东南气流的行进路线上,从苏南、皖南到湖北东部,都是平原丘陵,水汽输送无障碍,这是Bill环流持久不消的第一个原因。
而Bill在登陆前为成熟结构,垂直上升直达300百帕层面,与此同时高层反气旋一直笼罩在Bill上空。垂直结构的持久维持,有利于水汽幅合和潜热释放,致使Bill的能量源源不断,这是Bill环流持久不消的第二个原因。
另外,在华东低空,一直有一支西南气流跟随Bill前进,Bill事实上一直处于东南、西南气流的幅合点上,这也有利于Bill的涡度维持,是其环流持久不消的第三个原因。
此外,杭嘉湖平原地势低平、天目山大都在1000米以下且呈东西走向、皖南、豫南也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下垫面低平,也是Bill环流持久维持的原因之一。
在上述原因的作用下,Bill在抵达天目山之前一直维持完整的眼墙结构。德清受台风影响,在8日凌晨5-7时中,不断测到12级阵风,最大阵风达36m/s,天目山区的个别站点甚至录得40m/s的风力。这些实测数据完全可以说明,从象山到德清,Bill的强度几乎没有减弱,一直拥有台风强度。在天目山区录得如此强度的阵风,也只有5612可以做到。
翻过天目山区后,Bill的眼墙结构终于崩溃,它再也不能创造12级大风了。但是,Bill仍然环流紧密、结构完整,东南气流也对它不离不弃,持续深入内陆给它供给水汽。因此在登陆后,CMA持续维持Bill热带风暴强度长达32小时之久,是中国小环流台风之最。2006年超台桑美登陆浙南,在陆上仅维持热带风暴强度20小时不到;2000年台风杰拉华登陆象山,更是只维持了12个小时。与桑美相比,Bill胜在水汽的持续补充和地形的优势;与杰拉华相比,Bill经过的地方类似,仍胜在水汽的持续补充上。可见,水汽的持续补充是Bill持久不消的最主要原因。
到8月9号中午,Bill在华中地区依然结构完整,但由于对流的持续减弱,且无地形激发,它在江汉平原并没有制造多大降水,Bill也垂垂老矣,即将一命归西。垂暮之前,Bill仿佛听见上帝的召唤,与东南气流汇合,在中国的第二级阶梯前又作惊人之举:它的低压中心徘徊在湖北丹江口水库附近,令这一代持续大暴雨;中心南侧诱发中尺度系统,使宜昌地区降下6小时371毫米的特大暴雨;在东风气流的迎风坡:河南汝阳附近也降下370多毫米的特大暴雨,创历史之最。大巴山东端几乎被Bill洗刷了个遍,在山体滑坡中,有至少163人丧生。
然而,面对几千米高的秦岭和大巴山,已经年老珠黄的Bill终究还是无力征服了,这颗炙热的子弹在巴山夜雨中冷却,消失在中国南北分界线西段。
7、后记
8807号台风比尔,是1988年最著名的台风,也是自1956年八一大台风以来对浙北地区影响最严重的台风,是当年热带海洋对中国射出的威力无穷的子弹。它是罕见的以“风”为主要灾害的台风,并以高纬西折、临岸加强、经久不消为特色。它审时度势,用完全不能和5612匹敌的资本,创造了与5612同级别的神话;它集中能量在眼墙上,路径方圆150公里之内是地狱,150公里之外是安澜;它借力打力,以侏儒身躯只身赴约大巴山,大获成功;它还让西子容颜不在,让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城市在猝不及防中体验真正台风的力量。
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人们,虽然人类已经上天监视热带气旋动向,但仍有一些子弹会突然射出,稍稍掉以轻心,即可能有重大伤亡。它还提醒我们,大城市在真正的台风,哪怕是一级台风面前都需严阵以待,注意考虑各种细节,1988年的杭州就是最大的教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