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台风
查看: 3123|回复: 1

[时段] 199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概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2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自《广东气象》2000年 03期

作者:贾子冰 何夏江
单位:广州中心气象台

1、概况
  1999年热带气旋(TC)活动的主要特征:
  (1)生成个数及编号数都比常年平均少,是1995年以来连续偏少的第5年,总数偏少主要是西北太平洋TC活动相对较少所致;
  (2)强度偏弱,台风(TY)数少,强热带风暴(STS)和热带风暴(TS)明显偏多,热带低压(TD)也较多;
  (3)在南海生成及活动的比例较常年高;
  (4)登陆我国及广东的比例也比历年平均数多,与南海TC活跃有关,
  (5)由图1可见,1999 年TC个数的月际分布与历年平均数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仅2、4月略偏多。
图1.png
表1.png

2、严重影响广东的TC分析
  由于1999年南海TC活跃,因而对广东造成严重影响的也相应较多,以下重点分析这些TC的特征。
  (1)登陆初台早
  9902号台风(LEO)于5月2日登陆惠来县,尽管其登陆时强度已减弱为TD,但其登陆时间之早不仅破了广东半个世纪以来的记录(原记录是1951年5月13日登陆台山一斗门的5105号TD),也破了1949年以来的全国记录(原记录是1971年5月3日登陆海南乐东~崖县的7102号台风)。
  (2)登陆点偏南且集中在珠江口及以东
  1999年TC在我国大陆的登陆点全部集中在25N以南台山~厦门之间的沿海地区(表2),没有登陆粤西及海南,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比较少见。
  (3)路径、强度多变
  进人南海北部(18N以北)的TC往往路径、强度变化多端。1999年在这一区域活动的9个TC中,除了一个稳定向东北移出南海并登陆台南,最后消失在太平洋上的TD外,其余8个均登陆在我国大陆。
表2.png
  9902(LEO):当进人18N以北时,加强为TY,维持约一天,到20N以北,又减弱为STS,近岸前继续减弱,登陆时仅为TD。路径方面也较为曲折,低压阶段在南海中部打转,加强为TS后稳定移向东北,在20N以北又折向西北西,过了21N后,径直北上登陆,整个行程移速较慢。
  9903(MAGGIE):在西太平洋上已加强为TY,进人南海后强度无明显变化,直到第一次登陆后才缓慢减弱。但路径却出人意料,在太平洋上稳定移向西北,进人南海后变为西北西移动,在靠近惠来即将登陆时,行进方向突然变为沿广东海岸线向西南移动,因而第一次在惠来登陆后又多次在近海的海湾及陆地上穿行。自动站资料显示,距第一次登陆后约6小时又在香港登陆,以后继续移向西南,约8小时后才在上川岛附近第三次登陆,并折向西北,深人内陆,逐渐减弱。这种罕见路径给预报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9905:进人20N后加强为TS,与9902号相反,路径由缓慢西北行折为稳定东北行,移速加快,最后在福建的东山县登陆。
  9908(SAM):由西太平洋进人南海后路径稳定向西北,在靠近陆地前突然加强为TY(登陆珠江口之前曾减弱为STS),是典型的近海加强型,维持约6小时,以后路径呈抛物线型向东北折出。
  9909(WENDY):路径类似于9908号TY,进人南海后由TD加强为TS,登陆点是惠来。它是1999年南海上少数路径与强度都较为稳定的TC。
  9910(YORK):进人南海北部后由TD加强为STS,直至登陆。路径总体呈西北行,但出现蛇行摆动(在19~20N间折向东北,以后又折回西北)。
  9913(CAM):在南海中部形成,向东北前进至20N后变为偏北移,强度由TD逐渐加强为STS,但在22N以南又很快减弱并折向西北,登陆香港前已减弱成TD。在南海中北部的路径与9902号台风较为相似。
  9914(DAN):是1999年度影响我国最强的TC,路径也较为奇特。在太平洋上几乎沿着18N西行,进入南海后开始减速,略向西北移至19N 118E后又沿着118E径直北上,登陆福建龙海。整体路径呈90度大转弯。
  由以上简述可见,南海北部,特别是20N附近是TC的路径、强度多变地带,在南海形成的TC尤其如此, 如9902、9905、9910(发源于菲律宾境内)、9913无一例外。

3、偏少、偏弱的原因
  (1)气候趋势
  从西太平洋上TC的生成频数和登陆频数逐年变化曲线以及多年滑动平均曲线(图
略)可看到,1999年与前几年情况类似,仍处于TC的偏少阶段。
  (2)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弱,中心偏东
  图2a、b、c是1999年各月西太平洋副高一些特征值与历年平均情况的比较。据资料统计,某些年份当副高出现强度强,脊线偏南的时候,西太平洋TC数偏少,如1995和1998年。图2显示:1999年盛夏副高较历年平均弱,且脊线略北,中心偏东,不利于西太平洋TC的活动,同时TC强度也偏弱。这可能是由于南部的偏东气流不太强,位置偏北的缘故。直到8月下旬至9月,副高才开始加强西伸越过120E,其南侧偏东气流也开始加强,相继引导9908、9909、9910号TC登陆广东。由于前期副高偏东,即使西伸其西脊点也仍偏东,导致TC多在珠江口及以东地区登陆。
2a.png
2b.png
2c.png
  (3)对流层下部辐合不强
  850hPa夏季(6~10月)平均流场(图3)和低纬OLR(向外长波辐射)月平均图(图略)表明:6~8月西北太平洋对流活动强度比春季明显减弱,对流层下部赤道辐合带不活跃,位置偏南、偏西,风向辐合多在南海,导致西北太平洋上TC少,南海上则相对较多。这一点在6~10月的850hPa流场距平图(图略)上表现更为明显。
图3.png
  (4)对流层上部辐散不明显
  观察对流层上部200hPa流场(图略)可以发现:6~8月南亚高压位置偏南,洋中槽偏东,菲律宾以东洋面及南海上空为一致的偏东气流,没有形成多方向的辐散场,致使7、8月的TC偏少且较弱。这种情况直到9月才有所改变。
  (5)跨赤道气流弱
  1999年南半球冷空气活动弱,因而造成西北太平洋跨赤道西南气流减弱。菲律宾附近跨赤道气流虽比太平洋上强,但与常年相比仍不强。

4、结语
  统计表明, 虽然1999年TC总数偏少、强度偏弱,但太平洋与南海上的情况却有所不同。中心偏东、强度较弱的副高,与太平洋上跨赤道气流偏弱,造成太平洋上TC减少,而由于副高中心偏东,菲律宾附近跨赤道气流比太平洋上强,南海辐合气流相对明显,致使在南海生成及活动的TC数并未明显少于常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5972

回帖

1万

积分

超强台风

积分
12244
发表于 2010-12-12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亲爱滴未完待续呢……
南印度洋温带气旋110902SI01:EC:<940,GFS:923.9! http://forum.typhoon.gov.cn/read.php?tid=4497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6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台风论坛 ( 沪ICP备20014818号-2 )

GMT+8, 2023-6-9 16: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