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4-2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方面,在7號晚間到8號上午在帕布颱風侵襲台灣的同時,菲律賓呂宋島東方海面上的擾動98W-A也持續有所發展,內部環流有相當強烈的對流雲團出現,潛熱釋放讓暖心構造趨於明顯,中心高層外流出現,低層渦度隨之開始加深,雲團旋轉情況也有所加強,整體雲系的螺旋形狀漸成型,風場的範圍有所內縮但依然相當寬廣,逐漸擺脫原本季風低壓的性質,內部的風速增強,不過中心似乎仍然不穩定,呈現一個大環流中有幾個小中心並存的情況,導致各國氣象單位對於98W-A的LLCC定位並不太一致,而且都偏向強烈對流雲團的東側,顯示垂直環流還未成熟,整體環流的移動大方向大致順著北邊副高壓邊緣駛流引導往西北西到西北方向移動,緊跟在帕布颱風之後朝向台灣東南方海面逼近,JTWC在7號晚間12Z將它升格為TD-08W,此時CWB給它的中心定位大約在17.0N、126.0E左右,中心持續風速評價為30Kts,距離台灣本島已經不遠,西北方的帕布颱風此時正在逼近蘭嶼,08W升格後仍然持續朝西北前進,8號上午00Z當它的中心定位來到19.5N,125.0E時,JMA將它命名升格為第0707號颱風梧提,此時JTWC給予的中心持續風速仍為30Kts,CWB則在8號上午03Z(11時)跟進將08W升格為輕度颱風,並立即而且同時發布了梧提颱風的海上跟陸上颱風警報,使梧提成為2007年CWB第2個發布警報的颱風,發布梧提颱風警報的同時剛好跟帕布颱風尚未解除的海上颱風警報產生重疊,因而造成了非常少見的雙颱風警報並列同一張警報單上的情況。再經過3小時後,也就是8號下午06Z,JTWC也將梧提的強度升格為熱帶風暴,中心持續風速增強至35Kts,此時CWB的官方定位顯示梧提颱風中心位置已經大約移至20.6N,124.1E附近,繼續沿著副高壓邊緣的引導朝向台灣東部海岸直撲而來。
8號下午過後,梧提颱風中心環流西側的強烈對流雲團逐漸走向西北方向移入巴士海峽,雲團邊緣慢慢靠近恆春半島,8號傍晚起逐漸侵入台灣南部上空,傍晚09Z(下午5點)CWB對梧提颱風的官方中心定位還在21.0N,123.9E附近,不過受到強對流雲團侵入的影響,台灣南部入夜後已經陸續開始出現雷雨的現象,在雲團對流運\動旺盛的情況下造成地面氣流的局部輻合,加上帕布颱風低壓環流帶來的影響,台灣南部的風向普遍吹著西南風到偏西風,也就是從台灣海峽南部吹來,這股氣流翻過中央山脈南段後在台東東方海面逐漸產生背風面地區氣壓降低的現象,對於中心不穩定的梧提颱風中心內圈環流產生了吸引的現象,內圈環流內的其中一個漩渦中心加速靠近台東東方海面,並且有增強的現象,雷達以及多頻微波雲圖顯示這個中心在8號晚間到9號凌晨經過蘭嶼以北,導致原本吹東北風到北北東風的蘭嶼測站風向在8號晚間12Z之後出現風向逆轉現象,很快的轉變成偏西風到西南西風,但是12Z時CWB的官方定位卻還在21.4,123.6E,以相對位置來說蘭嶼的風向顯然是相當異常的,(應該吹北到東北風),從氣壓變化來看,蘭嶼的氣壓也從8號下午就開始出現明顯下降的現象,到9號凌晨之間一共出現兩次氣壓低點,似乎是前後有兩次低壓中心陸續靠近的現象,但是第二次才有風向的轉變出現,至於台東北方的成功測站其風向在8號這天則一直保持北北東風向,氣壓變化呈現一路持續下降的趨勢,同時風力逐漸增強,8號晚間23時(15Z)左右出現觀測氣壓的最低值達994.8百帕,同一時間瞬間陣風則觀測到27.3m/s,剛好也是觀測過程中最大值,雷達回波資料大略可見上述的漩渦中心剛好在這個時間點左右來到成功鎮附近,但是同一時間CWB官方定位的中心還在21.8N,123.1E附近,9號凌晨0時到3時成功測站風力逐漸減弱,氣壓緩慢回升,不過風向持續吹北北東風,似乎顯示該旋渦中心在成功鎮近海慢慢瓦解,4時過後風向出現變化,先轉北北西後再轉偏西風向,此一中心應該在這時已經進入陸地,並且很快消滅,到了9號上午00Z時官方定位顯示颱風中心終於來到23.3N,121.6E,也就是同樣逼近成功測站一帶,隨即在1小時後於成功鎮附近登陸,不過此次所謂官方定位中心登陸時,成功測站的氣壓實測卻高達1001.9百帕,風向更是吹著微弱的偏南風,天氣良好,跟中心登陸該有的情況相比大異其趣。整體的情況似乎暗示梧提颱風真正的颱風中心有可能已經在9號凌晨過後由成功鎮附近先行登陸台灣,後續各單位所追蹤定位的中心抵達時反而呈現風平浪靜的情況,感受不到颱風的登陸情況。
梧提颱風中心經過蘭嶼前後氣壓及風速風向變化
時間 測站氣壓 海平面氣壓 平均最大風速 平均風風向 瞬間最大風速 瞬間風風向
0808-10 963.2 999.7 9.4 50.0 13.4 40.0
0808-11 962.3 998.7 5.5 30.0 11.4 20.0
0808-12 961.7 998.1 10.0 30.0 18.8 40.0
0808-13 961.0 997.5 11.8 30.0 18.4 40.0
0808-14 959.9 996.4 8.9 20.0 17.4 30.0
0808-15 958.2 994.5 10.5 30.0 21.7 30.0
0808-16 958.0 994.2 10.0 20.0 21.9 20.0
0808-17 958.5 994.8 8.4 20.0 22.9 50.0
0808-18 958.7 995.0 7.9 20.0 20.1 50.0
0808-19 958.6 994.9 9.4 20.0 20.6 10.0
0808-20 960.2 996.9 11.2 270.0 21.9 60.0
0808-21 960.5 997.2 13.9 250.0 19.6 270.0
0808-22 960.1 996.8 9.3 270.0 12.7 260.0
0808-23 959.6 996.2 10.6 250.0 13.3 240.0
0809-00 958.9 995.5 10.0 270.0 15.9 260.0
0809-01 959.5 996.1 18.6 260.0 25.7 250.0
0809-02 960.0 996.6 18.5 260.0 25.5 240.0
0809-03 961.5 998.1 17.3 260.0 20.1 250.0
0809-04 962.3 999.0 11.1 250.0 15.9 250.0
0809-05 962.8 999.4 11.3 240.0 17.0 240.0
0809-06 963.3 999.9 10.1 210.0 14.7 200.0
0809-07 963.9 1000.6 9.6 220.0 14.6 230.0
0809-08 964.9 1001.6 9.5 220.0 12.1 230.0
0809-09 965.3 1002.0 9.9 190.0 13.5 190.0
0809-10 965.8 1002.6 8.7 190.0 12.3 170.0
梧提颱風中心經過成功前後氣壓及風速風向變化
時間 測站氣壓 海平面氣壓 平均最大風速 平均風風向 瞬間最大風速 瞬間風風向
0808-10 995.8 1001.1 6.8 40.0 9.6 50.0
0808-11 995.2 999.4 2.8 30.0 4.3 40.0
0808-12 994.3 998.5 6.8 20.0 13.0 360.0
0808-13 993.8 998.0 7.1 10.0 12.9 10.0
0808-14 992.8 997.0 7.8 10.0 13.6 20.0
0808-15 993.1 997.3 8.6 10.0 14.9 50.0
0808-16 993.1 997.3 9.8 10.0 17.6 20.0
0808-17 992.6 996.8 9.1 10.0 15.9 50.0
0808-18 992.1 996.3 9.8 10.0 18.5 10.0
0808-19 992.5 996.7 9.8 20.0 16.8 360.0
0808-20 991.0 995.2 10.8 10.0 20.0 20.0
0808-21 991.7 995.9 10.1 20.0 17.8 10.0
0808-22 991.6 995.8 11.4 20.0 21.2 30.0
0808-23 990.6 994.8 13.4 20.0 27.0 30.0
0809-00 990.6 994.8 10.9 30.0 21.3 10.0
0809-01 990.7 994.9 10.2 20.0 18.4 30.0
0809-02 990.8 995.0 9.6 20.0 18.1 40.0
0809-03 992.3 996.5 8.9 40.0 16.0 40.0
0809-04 991.8 996.0 6.6 340.0 9.6 340.0
0809-05 993.0 997.2 6.1 350.0 7.6 350.0
0809-06 994.5 998.8 7.1 220.0 11.3 210.0
0809-07 995.5 999.8 3.2 180.0 7.0 220.0
0809-08 996.7 1001.0 2.5 280.0 3.8 240.0
0809-09 997.6 1001.9 3.7 170.0 6.3 190.0
0809-10 997.6 1001.9 2.0 280.0 2.6 290.0
CWB官方定位的中心登陸後梧提颱風強度銳減,中心登陸3小時後也就是9號03Z(上午11時)被降格為熱帶低壓並隨即消滅,颱風警報跟著解除。梧提颱風消失後殘餘的能量以及大範圍低壓區逐漸分裂成兩部份,西邊的部份如前述的跟位於香港附近帕布颱風減弱後的熱帶低壓產生互動並逐漸結合,東邊的部份則在台灣東南東方(琉球群島以南)形成另一個具有LLCC的低壓環流,NRL給予了擾動編號93W。
TD-06W在這幾天中持續沿著高壓邊緣朝西北轉西北西移動,逐漸穿越東京灣後接近越南中北部沿海一帶,並且在8號凌晨登陸,強度很快減弱,環流結構逐漸消散,但是殘餘的正渦度低壓區卻跟香港附近的熱帶低壓、梧提颱風減弱後的低壓環流等其他系統連成了一長串的東西橫向低壓帶,幾經演變到了9號時自孟加拉灣北部的季風低壓開始,往東經過中南半島北部低壓區、香港附近熱帶低壓一直到琉球以南的熱帶擾動93W為止,東西向的低壓帶更為顯著而且延伸,加上南海南部赤道反氣旋的北上,這條低壓帶已經等同於變成一個大幅北跳的間熱帶輻合帶,台灣正好位於這條輻合帶東部,往後幾天隨著輻合帶內系統的移動以及整條輻合帶更往北抬,台灣上空西南風水氣供應逐日增強,造成了一次由強烈西南氣流引發的長時間強降雨過程。
8月10~11號,受大環境變化影響而回頭朝東北東移動的熱帶低壓持續緩慢的往香港靠近,香港天文台在10號清晨被迫再度針對這個熱帶低壓發出了1號戒備信號,此時熱帶低壓跟梧提颱風減弱後的一部分低壓區以及能量結合,環流範圍擴大許多但雲層結構鬆散而且不對稱,雲團多半集中在南海北部,也就是系統南半圓,雷達資料顯示中心附近有較明顯的螺旋雨帶構造。10號中午左右熱帶低壓中心來到香港西南方約60公里處,香港天文台此時升高警報為3號強風信號,並且隨後判定它再度增強為熱帶風暴(僅有HKO作此判定)。到下午14時30分(0630Z),熱帶風暴中心已經來到香港天文台西方約20~30公里的地方,香港天文台再提升警報層級,發出了8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在10號下午期間香港島的風力也因為熱帶風暴逼近而顯著加強,10號傍晚以後熱帶風暴中心在香港以西轉向偏西移動,隨即在珠江口西側的廣東中山縣沿海登陸,繼續遠離香港而且強度逐漸減弱,10號晚間香港天文台判定它減弱為熱帶低壓,中心滯留於廣東中山縣附近徘徊,此時香港島的風雨已經趨於緩和,香港天文台在10號晚間10點改掛3號強風信號,11號凌晨再降為1號戒備信號,至11號上午8點30分(0030Z)隨著熱帶低壓再減弱為普通低壓區而取消所有警告信號,這種迫使香港天文台必須針對同一熱帶氣旋系統發出前後兩次警告的情況可說是自從2000年的瑪莉亞颱風以來再度發生的情況。
在8月9~11日期間,帕布的相關雲雨帶為雷州半島以及廣東省大部分帶來劇烈降水,其中較大雨量包括綠洲仔658毫米、火炬四隊561毫米、后灣486毫米、杜陵422毫米,龍門727.9毫米,廣東其他地方也有200~300毫米不等的雨量,有效緩解了當地的旱情。
此一低壓區在11號這天隨著台灣東方擾動93W逐漸北上的牽引帶動之下,慢慢沿著廣東沿海往東北東移動,朝向台灣海峽南部靠近,環流寬闊但是雲層分布仍然不對稱,集中在南半圈,中心風速受地形摩擦影響因而不明顯,而且LLCC在結構鬆散的情況下也顯得有些飄乎不定,但是它所夾帶的西南季風水氣,在11號下半天因為低壓環流進入台灣海峽南部而逐漸開始影響台灣,台灣中南部迎風面地區的雨勢有增強的趨勢。
---------------------------------------------------------------------
8月11號雨量排名
排序 雨量(毫米) 測站名稱 測站碼 所在地
1 235 南 天 池 C1V19 高雄縣桃源鄉
2 209 御 油 山 C1V30 高雄縣桃源鄉
3 187 溪 南 C1V27 高雄縣桃源鄉
4 179 鰲 鼓 C1M47 嘉義縣東石鄉
5 170.5 小 關 山 C1V22 高雄縣桃源鄉
6 167.5 梅 山 C1V20 高雄縣桃源鄉
7 165 高 中 C1V23 高雄縣桃源鄉
8 157.5 四 湖 C0K28 雲林縣四湖鄉
9 154 復 興 C1V21 高雄縣桃源鄉
10 141.5 新 發 C1V24 高雄縣六龜鄉
11 133 雪 嶺 C1F94 台中縣和平鄉
12 132.5 褒 忠 C1K27 雲林縣褒忠鄉
13 124.5 尾 寮 山 C0R10 屏東縣三地門鄉
14 123.5 崙 背 C1K25 雲林縣崙背鄉
15 117 新 高 口 C1M44 嘉義縣阿里山鄉
16 113.5 瑪 家 C1R14 屏東縣瑪家鄉
17 106.5 美 濃 C0V31 高雄縣美濃鎮
18 104.5 溪 湖 C1G66 彰化縣溪湖鎮
19 104 溪 州 C1G67 彰化縣溪州鄉
20 103.5 彰 師 大 A0G72 彰化市(合作站)
---------------------------------------------------------------------
位於琉球南方海面的擾動93W誕生後,在11號這天逐漸順著退後到琉球東方海面的副高壓邊緣氣流引導,朝西北轉北北西移動,很快的經過台灣東北方海面進入東海南部,再經過長江口以東,往江蘇東方到山東半島以南的海域一帶靠近,低層環流頗為明顯而且範圍寬大,但LLCC並不清楚,雲層分布不對稱,強對流雲團偏向環流東側,中心部份始終呈現外露的現象,NRL評價它的中心持續風速在通過台灣東北方時一度增強到20Kts,中國氣象局(CMA)將它認定為一個熱帶低壓系統,並且在它通過長江口以東以及靠近江蘇山東一帶海面時發布過熱帶低壓警報,11號深夜93W在山東半島以南逐漸轉向北北東到東北移動,轉往朝鮮半島北部靠近,其他氣象單位則並未對93W進行升格認證,它經過長江口東方後隨著緯度漸高,而且結構始終無法改善,發展的機會降低許多。雖然93W本身並未對台灣有明顯影響,但是它的北上卻帶動了廣東沿海的低壓跟著往東北東移動,整條ITCZ呈現北移調整的趨勢,旺盛的西南季風水氣也隨著廣東沿海的低壓區靠近而逐漸影響台灣。
93W的中心雖然是通過琉球本島西方海面,而且離當地有一段距離,但是它的強對流雲團正好襲擊了環流東邊的琉球,在11號這天本島的那霸觀測到24.2m/s瞬間風速記錄,日雨量更高達421毫米,成為當地8月份日雨量的新記錄。
在這兩天中,ITCZ位置不但北抬而且明顯往東延伸到太平洋上,東側延伸部份上陸續有其它的擾動出現,包括位於關島東南方低緯度曇花一現的94W、日本南方海面由冷心低壓變性而來的91W以及關島西北方的95W。
94W所在位置緯度很低,高低層氣流不一致造成強垂直風切,發展條件較差,僅存在11號一天隨即消滅。91W則是一個相當有趣的系統,在10號時由一個原本位於日本東南方海面,高空TUTT內的冷心低壓向下發展而被NRL給予編號,低層環流沿著日本上空副高壓邊緣緩慢向西北西移動,高空則仍是TUTT的一部份,雖然有熱帶擾動編號,但是看起來還是具有很明顯的高空冷心低壓性質,偏向東風波動擾動的型態,到了11號晚間低層環流逐漸消失在琉球東方海面。
關島西北方的95W則具有相對良好許多的發展環境,最初擾動的形成是因為南海菲律賓一帶赤道反氣旋與日本上空副高壓之間的氣流輻合所引起,大氣環境的配置原本就有利它的風場維持逆時針旋轉,加上西邊有明顯的西南季風水氣輻合,北邊則是伴隨91W移動的TUTT以及青藏高壓東南部的輻散狀流場,高空輻散良好,對流雲團在旋轉風場的環流內爆發,CISK機制開始運\轉,對流潛熱開始加溫LLCC部份,加上該LLCC位於兩高之間的鞍區,氣流弱垂直風切亦小,暖心構造很快的建立起來,對流逐漸鞏固到LLCC周圍,中心濃密雲區雛型隱約可見,地面渦度緩慢加深,風場旋轉加強,整體雲系外觀呈現螺旋狀,環流範圍則還不很大。
8月12號,位於黃海北部的93W持續朝向北北東到東北方向移動,12號晚間在朝鮮半島北部進入陸地,強度逐漸減弱,並且轉化為溫帶氣旋,跟華東上空的槽區結合為一,廣東東部的低壓區就順著華東槽區以及副高壓西側的偏南氣流引導,跟著93W北上後的尾巴往東北移動,中心逐漸進入福建沿海並且繼續往浙江沿海移動,環流寬大但是雲層結構鬆散且不對稱,它南半圈的環流自南海北部引進大批西南氣流水氣進入台灣中南部上空,中部南部迎風面地區因此而持續有豪大雨發生,進入這波強烈西南氣流影響台灣的第2天。
---------------------------------------------------------------------
8月12號雨量排名
排序 雨量(毫米) 測站名稱 測站碼 所在地
1 237 御 油 山 C1V30 高雄縣桃源鄉
2 235 南 天 池 C1V19 高雄縣桃源鄉
3 215.5 新 發 C1V24 高雄縣六龜鄉
4 211 鹿 港 C0G64 彰化縣鹿港鎮
5 200 高 中 C1V23 高雄縣桃源鄉
6 197 台 西 C0G71 彰化縣大城鄉
7 194.5 梧 棲 46777 台中縣梧棲鎮
8 192.5 溪 南 C1V27 高雄縣桃源鄉
9 189.5 梅 山 C1V20 高雄縣桃源鄉
10 186.5 後 安 寮 C1K26 雲林縣麥寮鄉
11 186 復 興 C1V21 高雄縣桃源鄉
12 181.5 新 高 口 C1M44 嘉義縣阿里山鄉
13 176.5 甲 仙 C0V25 高雄縣甲仙鄉
14 169.5 雪 嶺 C1F94 台中縣和平鄉,
15 164.5 草 湖 C1G68 彰化縣芳苑鄉
16 164 瀨 頭 C1M39 嘉義縣阿里山鄉
17 159.5 小 關 山 C1V22 高雄縣桃源鄉
18 156 大 甲 C1F93 台中縣大甲鎮,
19 155 阿 里 山 46753 嘉義縣阿里山鄉
20 153 中 西 C1G70 彰化縣二林鎮
--------------------------------------------------------------------
關島西北方海面的95W則持續位於赤道反氣旋跟副熱帶高壓兩個高壓系統間的氣流合流區內,低層良好的低層正渦輻合環境有利於它發展加強,高空的TUTT雖然開始消失,但是高空青藏高壓仍為它帶來良好輻散,強度持續發展的情況下,12號下午06Z在17.5N,135.5E附近被JTWC升格為TD-09W,中心持續風速有30Kts,對流潛熱釋放下暖心構造更為明顯,中心濃密雲區更為鞏固,CISK機制運\轉,底層渦旋度加強,螺旋雲帶組織也比前一天要來得清楚,結構頗為完整,風場範圍還不算很大。12號這一天09W順著北邊的副高壓的引導氣流朝偏西方向緩慢移動,受到南海南部赤道反氣旋的牽制,系統移動速度並不快,12號深夜18Z來到17.0N,135.1E附近時由JMA正式升格為第0708號颱風聖帕,中心持續風速評價提高至40Kts。
8月13號,福建浙江沿海的低壓區持續往東北移動並且在長江口出海,進入黃海南部後強度重新發展為熱帶低壓(CWB與JMA認定),並且沿著華東槽區以及副高壓西側駛流引導繼續朝向偏北方向移動,中心附近隱約可見略具螺旋狀構造的環流雲帶,但是中心風速並不強,環流中心北上後逐漸往朝鮮半島西側海面靠近,移動的路線相當類似前一天剛經過的93W,熱帶低壓南側同樣拖著長長的西南氣流雲帶,在華東槽線以及副高壓西側偏南氣流的推波助瀾下,台灣中南部進入這波強烈西南氣流影響的第3天,同時也是雨勢最猛烈的一天,雨量最大的屏東縣瑪家鄉光是13號這一天的日累積雨量就有1008毫米,其他中南部山區雨量也非常驚人,連續3天的豪大雨下來已經造成了不小的災害。晚間以後隨著熱帶低壓中心以及相關環流北移,加上大氣環流配置調整,華東槽區維持的條件改變而開始變淺\,槽區所帶動起來的強烈西南季風水氣有逐漸緩和的趨勢,日本南方的副高壓西緣則隨著華東槽區淺\化而緩慢開始西伸。
2007/08/13雨量排名
---------------------------------------------------------------------
排序 雨量(毫米) 測站名稱 測站碼 所在地
1 1008.0 瑪 家 C1R14 屏東縣瑪家鄉
2 762.0 三 地 門 C0R15 屏東縣內埔鄉(內埔農工)
3 670.0 來 義 C1R24 屏東縣萬巒鄉(萬隆農場)
4 610.0 赤 山 C1R19 屏東縣萬巒鄉(赤山農場)
5 592.5 龍 泉 C1R20 屏東縣內埔鄉(崇文國小)
6 557.0 新 圍 C1R16 屏東縣鹽埔鄉
7 556.5 旗 山 C1V33 高雄縣旗山鎮(旗山糖廠)
8 512.0 上 德 文 C1R12 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村)
9 500.5 美 濃 C0V31 高雄縣美濃鎮
10 477.5 阿 禮 C1R13 屏東縣霧台鄉
11 475.5 木 柵 C1V36 高雄縣內門鄉(木柵國小)
12 475.0 北 寮 C1O83 台南縣南化鄉
13 472.5 潮 州 C0R22 屏東縣潮州鎮(光春國中)
14 465.0 左 鎮 C1O82 台南縣左鎮鄉(左鎮國小)
15 463.0 麟 洛 C1R21 屏東縣麟洛鄉(隘寮溪農場)
16 459.5 吉 東 C1V32 高雄縣美濃鎮
17 449.0 力 里 C1R25 屏東縣春日鄉(力里國小)
18 447.5 土 阪 C1S62 台東縣達仁鄉(土板國小)
19 442.0 玉 井 C0O93 台南縣玉井鄉(玉井糖廠)
20 440.0 春 日 C1R26 屏東縣春日鄉(春日國小)
第0708號聖帕颱風則持續沿著副高壓邊緣往偏西方向緩慢前進,雖然是位在南北兩個高壓間的鞍形場中,不過南海南部的赤道反氣旋開始有減弱的趨勢,北邊的副熱帶高壓相對強了一些,也取得了聖帕颱風的主導權,加上它開始西伸,進而引導聖帕西進,高壓之間合流產生的正渦度環境對它的發展相當有利,低層輻合顯著,渦旋度持續加強,越赤道西風以及西南季風水氣不斷輻合到颱風內部,高空由青藏高壓帶來的輻散環境亦佳,外在條件的良好使得聖帕的中心風速繼續發展增強,中心濃密雲區鞏固,螺旋雲帶組織完整而紮實,本身的高層外流也變得清楚可見,垂直環流構造漸趨成熟,風場環流範圍也有所擴大,深夜18Z的中心位置已經來到16.5N,132.4E,中心持續風速則提升至60Kts。
8月14號,黃海北部的熱帶低壓環流持續向北北東移動,很快的進入朝鮮半島北部後逐漸消失,華東上空停留了數天的西風槽線持續淺\化減弱,由南北向慢慢傾斜為東北-西南走向,而且有往西退後的趨勢,華東上空的位勢米高度逐漸升高,日本附近的副高壓西緣則繼續向西推進,南海南部的赤道反氣旋雖然還是存在但是已經開始往西移動,南海北部到華南~華東一帶仍然是西南氣流的影響區域,副高壓的範圍也還沒有正式進入台灣上空,14號這一天台灣週圍仍然有相當活躍的西南氣流產生的對流雲團在活動,只是西南風的風速已經有所減弱,對台灣的影響進入第4天,不過正在緩和之中,降雨的量也沒有前一天來得驚人。14號晚間以後赤道反氣流更往西移動,台灣附近的風向隨著副高壓邊緣向西推進而逐漸轉成偏南風。
---------------------------------------------------------------------
8月14號雨量排名
排序 雨量(毫米) 測站名稱 測站碼 所在地
1 304.5 玉 蘭 C0U65 宜蘭縣大同鄉
2 224 琉 球 嶼 C0R27 屏東縣琉球鄉
3 205.5 左 營 C1V43 高雄市左營區
4 190.5 高 雄 46744 高雄市前鎮區(氣象站)
5 183.5 車 城 C1R32 屏東縣車城鄉
6 178 楓 港 C0R40 屏東縣枋山鄉
7 175.5 石 門 山 C1R29 屏東縣牡丹鄉
8 174 枋 山 C1R33 屏東縣枋山鄉
9 172 墾 丁 C0R36 屏東縣恆春鎮
10 169 墾 丁 46779 屏東縣恆春鎮(雷達站)
11 159.5 恆 春 46759 屏東縣恆春鎮(氣象站)
12 151.5 貓 鼻 頭 C0R35 屏東縣恆春鎮
13 151 中 壢 C1C52 桃園縣中壢市
14 148.5 鳳 森 C1V45 高雄市小港區
15 146 鳳 山 C1V44 高雄縣鳳山市
16 141.5 打 鐵 坑 C1D48 新竹縣新埔鎮
17 141 湖田國小 A1A9S 台北市北投區(養工處)
18 129 檳 榔 C0R28 屏東縣滿州鄉
19 124.5 牡 丹 C0R34 屏東縣牡丹鄉
20 120.5 楊 梅 C1C50 桃園縣楊梅鎮
--------------------------------------------------------------------
第0708號聖帕颱風則持續沿著逐漸西伸的副高壓邊緣駛流引導向西移動,赤道反氣旋慢慢向西減退後,鞍形合流場有崩潰的趨勢,北側副高壓對它的引導力量也越來越明顯,移動速度有稍微加快的現象,環境依然良好的情況下中心持續風速繼續提升,螺旋雲帶組織緊密紮實,中心濃密雲區渾圓清晰,環流範圍仍有擴大的趨勢,隨著它開始靠近菲律賓東方海面,南海一帶的西南風水氣有逐漸被它所吸收的現象,對其強度發展相當有利,14號上午00Z在16.4N,131.6E附近升格為中度颱風,中心持續風速評價為80Kts,深夜18Z來到15.7N,129.2E附近,中心持續風速評價已經達到100Kts,多頻微波雲圖分析顯示中心濃密雲區底下的颱風眼牆構造已經開始浮現,颱風組織結構進入成熟階段,颱風風場最外圍的部份慢慢靠近台灣東南方海域。
8月15號,中心在日本附近副高壓勢力持續加強,中心位勢米提高,西緣向西伸展,高壓範圍顯著擴大,15號清晨高壓邊緣還在琉球附近,到15號深夜時已經來到台灣上空一帶,華東的槽區則繼續西退,同時有更為淺\化北縮的現象,台灣附近偏南氣流的雲雨區在這一天中有大幅度向西推移的現象,造成台灣連續數天明顯降雨的強烈西南氣流影響終於正式結束,天氣逐漸穩定下來,雖然還有午後雷雨,但是降雨量已經大為減少,另外一方面原本大幅北上的ITCZ位置也因為副高壓重新加強佔據較高緯度加上赤道反氣旋消失而逐漸南徹,回到10~20N之間的正常位置。
日本附近的強盛副高壓為當地帶來了罕見的酷熱天氣,台灣時間15號下午13時40分在本州中部群馬縣的館林町觀測到40.2度的高溫。
聖帕颱風逐漸走到台灣東南方海面,也就是來到副高壓西南邊緣地區,引導駛流的方向往北的分量開始增加,由原本的東風轉成東南風,讓它的移動方向從偏西慢慢轉向西北方向前進,朝向台灣東南方海面逼近過來,本身發展良好且成熟的結構配合上相當優異的環境,南海的西南季風水氣順利匯入颱風環流內,中心持續風速的威力快速增強,移動速度在15號白天期間因為颱風強度處於明顯加強階段而稍微放慢,入夜後又開始加速朝西北移動,15號晚間12Z在16.0N,127.8E處被CWB升格為強烈颱風,中心持續風速評價高達到135Kts,深夜18Z到達16.7N,127.2E附近時再升至140Kts,達到此颱風生命期中強度的巔峰,同時也是2007年西北太平洋颱風強度最強的記錄,此時聖帕颱風雲層結構完整而紮實,風眼細小清晰,風場環流範圍雖然比剛誕生時擴大了不少,但是仍然明顯比7月份的強烈颱風萬宜要小了一號,15號深夜後颱風風場最外圍已經逐漸靠近台灣東部跟東南部沿海,造成近海跟沿海陸地上的風向開始有所變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