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3-26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4楼天涯芳草于2007-03-24 14:57发表的 :
提到“水货”风球这个概念,我想应该考虑一下设计预警信号的初衷。台风信号的意义是在预计的风力到来之前便要事先警告,预警的意义才存在。打个比方,8号风球对应着烈风,则8号就必须在预计烈风到来前的足够时间就发出,否则风球就仅仅不过是风力的记录者而不是预报者。但预警信号发布本就存在相当的风险,特别台风环流受到陆地影响时风力配布变得极端不匀称,更加大预估的难度。
本来机构为了稳妥起见,完全可以放宽预警级别的限制,例如从前内地最高等级的警报只需符合以下三条之一:1、阵风10级以上,2、阵风9级伴暴雨,3、风力不很大但伴100MM以上的大暴雨。后来改成五色系统,和港澳类似,为了避免太过笼统。但任何级别信号的发布从来不需要实测,只需要预估的风力,因此海棠龙王这类台风也能堂而皇之地拿到黑色,晴空万里的福州也能在卡努登陆前拿到黄色。当然这有些过于保守,但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有备无患。
....... 問題是hko害怕傳媒的不專業問責,害怕市民表面的責罵,不肯对自己的專業知識付責,在生死關头前退下來,缺乏自信,平时經常作什么長期天氣預報的專业和勇氣在台风來时立刻消失,使到一出現問題便左右做人難,hko的掛波問題是近二十多年才出現的,原因在hko的威信下降,在傳媒和普通市民不專業和主觀的追問下,不用應有專业知識反駁,却用迴避的方法,使人覺得所有責任全在hko上,派比安事件可以全看出來,這件事問題根本不是hko的問題,而是hk市民对自然災害認知的問題,正如林台長所說\"這才是三號风球的真正风力\",有些人經常握着昂平等高地和離岸的风力数据指三道四,但他們有考慮过危險半圈,地形,中尺度等問題嗎?但我可以告訴大家,他們(指的是某些媒体和某些香港市民,本人並没有別的意思)一個都没有! |
|